五十年代初如何社会统合——十五个“小人物”的回忆录(18)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在50年代社会改造的洪流中,1949年前的市场就业方式已彻底改变,党政机关,重要的文教单位,大型国有企业都建立了严格的人事审查制度,一些和旧社会有较多联系的人员根本无法进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能相对集中在社会的一些底层行业或以出卖劳动力为主的行业谋生,这些行业计有:
城市图书出租行业:1955年,国务院通令整顿1949年前出版的文字书籍,有关部门对天津从事个体图书出租的从业人员展开了调查,天津市共有740个图书出租户,其中出租小人书的674户,出租文字书的66户,后者拥有的旧书共5万3千册,而需清理淘汰的书籍共4万册。天津市该行业的“不纯”分子共171人,占该行业人数总数的24%.1955年,沈阳市从业人员共有551户,其中有“政治历史问题”的占从业人口的24%.
城市人力板车运输、骡马运输行业:1954年,南京市搬运公司共有4000多工人,其中4%为前国民党官兵,包括少校、连长、工兵。
城市建筑行业:据不完全统计,1953年广州市建筑工程系统700多干部中,有反动会道门分子40人,国民党员81人,三青团员23人。武汉市建筑工程局980个干部中,有400人多人有政治历史问题。湖南省建筑系统共有干部1300余人,但“阶级异己”分子占全部干部总数的33%.郑州市4300建筑工人中,有1000多人有政治历史问题。
城市废品收购行业和城市私人补习学校行业:这两个行业也相对集中了较多的“不纯分子”,50年代中期后,国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部国有化管理,私人补习学校全部取消,部分人员转入小学担任教师或勤杂人员,或转往城市中的煤炭店(煤球厂)等服务行业。
在这些集中“不纯分子”较多的行业中,除建筑部门的技术或重体力工种外,一般从业人员的收入都较低。新国家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分化敌对阶级和“不纯”分子,用金钱来剥夺城市资本家和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但对底层“不纯分子”,则辅之以经济收入的限制。
回忆录的作者中有一部分人在社会统合中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工作,这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个重要现象。为了贯彻落实“阶级路线”,“纯化”社会环境,新国家在50年代中期,将几个大城市的“不纯分子”迁往西北等边远地区。1952年,一些华东地区的“不纯分子”被迁往新疆。当年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共有1161名学员被调往新疆,其中140多人为严重“不纯分子”,这批人在一年后仍未予以安置,主要原因是新疆各机关不愿接受。因为在这批人中90%以上为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其中12人曾分别担任过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次长、国防部最高委员会参事、上海财政局副局长;有9人是省参议员和国民党集团军党部书记等;还有37人是荐任科长。1955年10月,北京市将“不纯分子”628户,共2696人迁往宁夏自治区各县。在这批人中,真正的“阶级敌人”只有15人,其余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