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如何社会统合——十五个“小人物”的回忆录(8)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1952年4月,在“三反”运动中,毛泽东又向全党发出指示,命令干部中“凡与帝国主义、国民党和地主阶级有关系者”,必须作出交代。紧接着,全国各级党政干部向党组织普遍交代了各自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在这类运动中,交代阶级成份、本人历史和社会关系都是中心内容。
1953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毛泽东终止了新民主主义的路线,宣布向社会主义过渡。其后,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日益加强,计划经济体制也初步确定,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各类批判运动接踵而至,其高潮是1955年的“反胡风运动”和继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肃反运动”。
新民主主义阶段的终结使党在国家政治和社会中所起的领导作用更加突出,在执政党内部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纯化”政策。1955-1956年,全国党政机关、军队和学校又开展了一场“肃反”运动,在“内层”(党机关)和“中层”(政府机关)中又清洗出一批“异己分子”,其中包括那些在建国初期,隐瞒自己的阶级出身,“混入”党内和政府机关内的“嫌疑”人员。仅1955年一年就对机关、军队、企业的220万人进行了审查。“查清了每一个人的过去,他的联系和情绪”。在这批人群中,有将近5%的人被视为是“不可靠分子(国民党的侦察人员、外国间谍、反革命分子、流氓)”。以后这个数字被压缩,认为被查出来的各类可疑分子,约占百分之二。广东省的“肃反”运动从1955夏——1958年12月底,分四批进行,前三批参加运动的共61万人,清查出的反革命份子和坏分子约占百分之一点四。
1955-1956年的肃反运动对新中国历史的影响很大,民主人士等对肃反运动偏差的批评带来严重的后果,他们中的多数人在一年后都成为“右派”。肃反运动的“主观化”、“扩大化”是普遍存在的。据曾任广东省委“肃反五人小组”组长的文敏生回忆,广东第一批开展肃反运动的单位有410个,“由于种种原因”,“运动开展不到一个月,竟揭发出上百个”小集团“。回忆录《如歌岁月》的作者章正邦当时在四川省峨眉县参加肃反,该县将所有肃反对象集中归口,统一安排住宿在礼堂和大会议室,为时一个月。为激发参加者的阶级斗争的警惕性,每天在读文件和报纸后,还安排专人读肃反小说和报告文学,”以此来推进肃反运动的深入“,最后“抓了七八个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但是一段时间后,这些人又回到原先的工作岗位。
对于肃反运动的偏差,民主党派的领导人,黄炎培、李济深、马寅初、邵力子、黄绍竑、陈其瑗、陈铭枢、罗隆基、李书城等,都曾提出过批评,有的人甚至称肃反是“违法”和“违宪”,是“惨无人道”,要求政府结束正在进行的肃反运动。李济深责问公安部长罗瑞卿:既能对旧人员包下来,为何又对其中有的人进行处理?罗瑞卿回答:我们从来没有说要把反革命也包下来。李书城批评说,中国的“逼供信”和和斯大林的“逼供信”只是形式不同,其实都是折磨,一个是肉体上的折磨,一个是精神上的折磨。有的民主人士还把革命党比做张献忠和黄巢。用罗瑞卿的话说,民主人士对“肃反”是“一片不满之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