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87版《聊斋》:不再是孤愤之作(4)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集腋为裘
《聊斋志异》可谓古代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现代社会的流传却有一定门槛,不同于白话小说四大名著。所以电视剧的改编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倒也是普及的莫大功德。
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重磅电视剧的制作都是摸石过河,
86版《西游记》

87版《红楼梦》
的成功经验,也不过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漫长的筹备,捉襟见肘的资本,复杂的人事,穷年累月、不计得失,持之以恒、上下同欲,一边与世俗金钱博弈斡旋,一边更要以满腔热血去进行艺术创作,即便如此,诸如87版《红楼梦》,在当时还落了个毁誉加身的结果。
87版《聊斋》电视系列片的诞生之路也是压力重重坎坷万分,毕竟它的规模是前无古人的——60篇故事、近80集的规划。
而当时的福建电视台是什么样的呢?
从1979年拍第一部电视剧《悔恨》到1986年,起步虽早,但观念保守,不重创新,八年间一共才拍摄62集电视剧,不算短剧小品的话,平均每年还不到8集。直到1986年底,整个电视剧部还只有16个人,根本凑不齐一个摄制组;台里每年拨给电视剧部的经费也只有20万。在当时,这点钱大约只能拍5集现代剧、4集古装剧。对福建台来说,《聊斋》工程的立项,几乎可谓蚍蜉撼树,自不量力。想想86版《西游记》不过25集,却花了至少600万。
这部电视作品之所以能够孵化,就如同《聊斋志异》小说的诞生一般,它先是凭着一腔孤愤、秋虫自热,再是一往而深、至情至性所致。
拍板的是当时福建电视台台长俞月亭,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先后在青海日报、福建日报、杭州大学新闻系工作,1986年3月正式前往福建电视台报到,在此之前,他并没有什么电视从业经验。来到福建台后,他一心想改变台里落后的窘况,了解之后,听说台里有一个人叫李栋,是广西作家,可惜怀才不遇,只得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参与各项文艺活动。两人详谈之下,李栋大胆提出了60集《聊斋》的设想。
几番周折,力排众议,福建台与南昌电影创作研究所决定合作拍摄,根据俞月亭晚年回忆,在各方组织努力下,“1987年4月19日,《聊斋》创作研讨会在福建宁德飞鸾海军基地招待所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聊斋》文学顾问袁世硕教授,有北京的电影剧作家赵大年、彭名燕(苏叔阳因临时有事请假),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顾笑言、赵葆华、盛曼姝、肖尹宪,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孟森辉、赵清锐,江西的王一民、毕必成、周毅如、毛秉权,山东的阎丰乐等,这些人在当时中国都是名噪一时的著名电影剧作家,《庐山恋》《乡音》《丹心谱》《模范丈夫》《红牡丹》《五号机要员》《蓝天鸽哨》《蓝光闪过之后》《相会在凤尾竹下》《血沃中华》《药》《黄山来的姑娘》等一大批轰动全国的电影都出自他们之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