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身世之谜解开了吗?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个人意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身世之谜解开了吗?


大幕拉开,入目的是一个个在食堂认真排着队的老人,他们虔诚又专注地看着面前的饭菜,面部的皱纹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这是贾樟柯导演最新的作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18个章节的开篇——“吃饭”。在前期的宣传中,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似乎一直是在以文人作家的口述历史为卖点:通过马烽、贾平凹、余华、梁鸿个人生活经验去展现从1949年以来整个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9月19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正式上映的当天,影片在阿那亚举办了主题论坛“海水是如何变蓝的?——从文学到电影”和特别放映活动“一直游到阿那亚”,主创也都在现场与大家分享这背后的故事。
很有意思的是,在作家的讲述部分,大量的谈话性内容让大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知识的接受者。可是面对大量的镜头语言——那些茶馆、餐馆、耕种等日常生活中的景象,在场的观众表示“不太理解”。贾樟柯认为,公共空间是这个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氛围和人的日常状态。影片里面作家他们谈的都是过去时间的事情,这些往事是在一个什么环境、什么当代的氛围中讲述的,这样的日常生活形成了讲述电影和事实的一个时空空间,和作家们讲述的内容产生一种微妙的联系。这部电影,虽然看上去是18个章节的音乐结构,但是影像视听结构全是音乐性的,他选择记录下那些普通的面孔,让普通的农民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声朗诵出来,这些与历史的记忆长河和作家的经验讲述相交织形成“三重奏”,这样的结构也带来了多义性和更多的开放性。

个人意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身世之谜解开了吗?


主创人员分享
和贾樟柯以往的作品一样,这部纪录片式电影,也将兴趣放在了对生活复杂性的呈现,这种“一言难尽”在他看来也是生活的本质。贾樟柯的兴趣在生活,或许我们可以在题材上更进一步说,是农村生活。贾樟柯用“身世之谜”来形容自己的初衷。自1993年北京求学以后,2015年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山西的一个村庄贾家庄,从城市再度融入乡村中心这样的过程反而促使他去理解北京理解城市。“当你拥有了两地生活的经验,再次回到乡村之后,在这样的一个参照之下,农村越发清晰,城市也越发清晰。”农业生活一直在给几代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乡村。贾樟柯觉得有必要拍摄一部关于农村的电影。“我们是遗传了这么多的历史记忆过来了,我们都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所以,他迫切地在寻找答案。他认为理解自己需要回到两个维度:一个是过去的时间,所以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来了解我们经历了什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