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身世之谜解开了吗?(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第二个是需要回到这个空间,就是回到乡村。借由乡村也包括一部分故土去理解城市,理解现代的一个自己。
因为贾家庄和山药蛋学派的渊源,贾樟柯想到了和文学家的合作。山药蛋派的著名作家马烽在60年代从北京回到村庄写作,和村民们同吃住同劳动,这也塑造了贾家庄的文学传统,这启发贾樟柯去从作家的角度去完成这份工作。在他看来,大部分文学家的前身是农家子弟,他们通过写作成为了作家学者,但实际上他们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岁月是在农村度过的,而且当他们成为作家之后,也长时间在关注农村写作。
影片中的每个人谈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连接起来就是从49年到当下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间。马烽的“游泳”在五六十年代,贾平凹老师的青春期和成为作家之前的在大海中游泳的起步阶段是在六七十年代,余华重要的岁月在80年代,梁红老师重要的成长就是在90年代,大家到现在都在继续写作,这4代作家就形成了从49年到现在的这样一种接力的讲述。

个人意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身世之谜解开了吗?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导演贾樟柯
印象深刻的是,梁鸿坐在椅子上回溯过往,提到那些关于母亲父亲姐姐的孤独的贫穷的苦难的记忆,她几度哽咽。她将母亲比喻为一道阴影,反复说着“这些东西不能提”却又一一娓娓道来。“他们作为亲历者,同时又作为一个文字的表达者。”作家习惯性地敞开心扉,这使得他们是好的讲述者。所以一开始,这部影片的原名是《一个村庄的文学》。
可是拍着拍着,“一个村庄的文学”显然已经不能够涵盖电影的内容。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文学的,而是个人经验的中心叙事。这18个章节中所提到的其实是人类普遍要面临的问题,是跨时代和跨地域的,而一代代人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而“游到海水变蓝”这个标题似乎就更带有一些问题意识。
在拍摄余华的部分的时候,他们去了余华的家乡浙江省海盐市。在海边,他们艰辛地寻找着光影,而余华讲述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我小的时候看到大海是黄颜色的,但是课本上说大海是蓝色的,有一天我就想一直游,我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贾樟柯深受感动,他认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有很多层的含义:“所谓一直就是不顺利、不畅达,是重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你才需要坚持。而游就是向前,它带有一种主动性,又带有一种不确定性,一种很吃力的感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