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平民银行家”(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陈光甫在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副经理杨介眉的信中说:“我行在汉维持市面,实现辅助工商业之责任。在沪上银行众多,难期有此机遇。”表面上看,这是避开了上海这一各大银行激烈竞争之地,汉口分行才能在“临阵换将”的危机下,在江城继续打出一片天地。
联手桂系 貌合神离
实际上,在当年的中国以及武汉,陈光甫纵有天大本事,也很难真的做到“在商言商,不问政治”。他此番“亲征”得以收拾危局,当然另有玄机。在1928年10月给杨介眉的信中,他写道:“十一月一号湖北省银行开幕以后,所有官家存款三百余万元或须转存省银行,计算必有四分之一甚至半数必须提出。”这一巨额“流水”,不用说都进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账下。
由上海启程赴武汉前夕,陈光甫接到白崇禧“要求帮忙筹款”的来信,可以推测,他起初赴汉确是为了挽救“群龙无首”的汉口分行,但真正促使他决定西行的,还是这封武汉来信。
1928年4月,陈光甫与时任武汉财政委员会主席的白志鹍见面,且在现场“巧遇”李宗仁。陈在当天日记中记道:“李前日到汉,今早武汉财政委员会派人探听余在宅否。其时甚早,适散步未归。九时返宅,余即往财政委员会晤白志鹍。此人为学者,持身谨饬,在汉有廉洁之名。去岁曾见过一次,余久思访晤。今闻渠来见我,殊觉自视太高,故特走访至财政委员会门首,适白送李出门,白见余即云‘李总指挥约余访阁下’,随即介绍李君与余相见,约至楼上谈话。”
陈光甫日记中还称:“李君面上略有风尘气,而一见即知为爽直之人,言词举动之间颇思为人民谋幸福,而毫无军阀态度,可称为革命之代表者。”可以肯定的是,武汉之行后,桂系给陈光甫留下了良好印象,这推动了他与桂系展开合作,陆续借出大笔款项。
但从武汉回到南京的陈光甫,对桂系方面也并不是没有抱怨。他在日记中写道:“今阅星期报告,悉官方建设委员会二万余元又成呆账,汉口地方创业匪易,官场、商界均觉银行可欺,不还即不还,我方毫无能力。一般官场醉生梦死,总以为银行不要紧,彼时不借,亦觉与感情有伤,今借而不还,信用二字何在。本行在汉已入于欲罢不能之势,存款愈多,风险愈大。外人总云我行赚钱而不知暗中有损。”
正因此,当汉口分行呈迅速发展态势时,陈光甫却在密谋从汉口撤资:“汉行存款已达九百万左右,起码有四百万须陆续提出。”1929年上半年,随着宁汉双方冲突的日渐激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一败涂地,武汉归属南京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这时候再看1928年年底陈光甫的撤资举动,不能不说其深具远见。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