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屈原后裔策划著名诗人诗颂云台山作品选(8)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但刘伶不是一般人,而是酒鬼,本来已经是鬼了,还怕什么死?死后不就是变成鬼吗?《晋书·刘伶传》说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我猜想,在上台之前,他可能已经喝了八九成;上台之后,他当然还是继续喝,直到不省人事——这是他作为酒鬼要主动达到的境界。我认为,刘伶要追求的人生境界是“醉”——一种不醒又不死的状态。他喝多了酒之后,身子足够热,胆子足够大,就到这四面透风的石头上去图个凉快。他到这块石头上去,并不求死,也不求醒;因此,我认为,径直称之为“醒酒台”,并不十分恰切。
我的问题是:他倒在石头上之后,是否会翻身?翻几个身?这是我替他担心的,因为我估量了一下,如果他翻身,而且只朝一边翻,那么翻不了几个身,就可能骨碌下去了。刘伶最终没有从这块石头上掉下去葬身峡谷。我猜想,那是因为他身边有朋友和仆人守着,他们会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直到他酒醒。他虽然吩咐仆人“死便埋我”,但在他没有喝死的情况下,仆人就不能活埋他啊,再说这光秃秃的石头上也下不去铲子啊。纵然刘伶真地摔下去,死了,也不是故意寻死。
而就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是一处非常宽而高的绝壁,有人曾爬到那顶上,然后纵身一
跃,跳下而身亡。
那是一个孝女。故事并不复杂。唐武则天(大周)垂拱年间,临近的获嘉县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为了给身患沉疴的父母增寿添福,她独自来到百家岩寺削发为尼,整日整夜,面壁诵经,祈祷佛祖庇佑父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父母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她认为佛祖没有听到她的虔诚祷告或者听到了却没有被感动而显灵救治她父母;后来,她竟然效仿印度的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的壮举,自投绝壁。她的这一壮举可能终于感动了佛祖,其母亲朱四娘病情好转,被其孝心所感,暗发宏愿,筹集巨资,在女儿跳崖的山头上为其建起一座砖塔,取名孝女塔,此崖则被称为孝女崖。据位于塔南的“百家岩孝女塔记”石碑所说,此塔初建于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那么故事应该发生于这一年或前一年,即垂拱元年。
孝女塔是人为的,孝女崖是自然的,都赫然在焉,我们举目即见。
这孝女却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元代郭氏编撰的《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家喻户晓,却未曾收入这个大孝女的故事。据我看来,她的孝行的壮烈程度不亚于二十四孝中的任何一个。因为她因孝而自亡,二十四孝中没有一个因孝而送命的,不过倒是有差点送命的。比如其三《鹿乳奉亲》云:“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如果周剡子不幸而被猎户射中,那么就性命攸关。再如其十八《卧冰求鲤》云:“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对这个故事的评论不失幽默又一针见血:“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