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真的把人束缚得更紧了?(3)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文公先生(朱子)像
这些量化的标准本身并不成为问题。这是是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人都要面对的,但是如果没有对超越的层面的肯定,那么人的生命就不能发现其自身本来具有的价值,而将不可避免地被这些世俗的标准所评价、所束缚、所驱役。因此历代的中国人选择儒学,也一样是件最正当,最自然的事情。
而那些打着「解除束缚」名义,诱导我们中国人远离儒学的言论,恰恰把我们引向了解放的反面。因为离开了超越的层面,我们的眼睛就只能看到那些量化的标准了。
那么,朱子所说的「仁义礼智」,构成不构成另一种量化标准呢?假如真像历史课本所说,「仁义礼智」是一些外在的、客观的「道德规范」,那么就构成一种量化标准了。但是问题在于,一个人追求「仁义礼智」,难道是因为了迎合某些外在的标准吗?朱子告诉我们,绝非如此:
“诚意者,自修之首也。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则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也。”
这段话出自《大学》「诚意章」朱子的注释,这段话,朱子去世前三天在修订,足见其谆谆之意。朱子告诉我们,做儒家修养的人,如果真能实实在在地用功的话,那是因为他厌恶恶行如同厌恶难闻的气味,因为他喜爱善行如同喜爱好的容色,为善去恶,仅仅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快乐和满足。换句话说,除了这快乐和满足,我们也不能指望有什么额外的收获。学儒学,做修身工夫,是真正为了自己内心做一件事情,而绝非为了迎合任何外在的道德规范。这里面又有什么束缚呢?这是真正的自由。
朱子书法
而那种事先制定好了、要人硬去迎合的所谓规范,恰恰是朱子所反对的:
“圣人平日,也不曾先说个天理在那里,方教人去凑。只是说眼前事,教人平平恁地做工夫。”
而真正的天理,是自己的内心本来具有的,必要到自己的真心中去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