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特写、非虚构写作……这么多「新闻文体」你真的搞懂了吗?(8)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二、非虚构写作的特征
田心说:此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关键词即可。
(一)文学性:非虚构式的写作强调叙事和故事,注重情节推演、人物塑造等文学效果,有利于吸引读者阅读。
(二)纪实性:非虚构的书写对象是真实发生的事和人物,有的就是新闻事件,这也是非虚构与虚构文学的区别所在。
(三)调查性:非虚构写作的工作方式建立在长期、深入的采访、调研基础上,短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这种来自于真实生活的鲜活经验,避免先入为主的概念化。
(四)社会性:非虚构写作擅长把新闻事件放在大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来考察,带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色彩。
(五)平民性:相当多的非虚构写作关注的是普通人,是那些被压抑、被边缘化的群体,非虚构写作使得平凡人、平凡故事借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当前非虚构写作存在的问题
田心说:此部分大家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小标题作为答题框架~
(一)对传播度的过度追求
在流量逻辑当道的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也面临着在选题逻辑上过度追求传播度的问题。判定稿件的标准,不再是推动社会发展,而是一系列数据指标,甚至有一些平台直接将打造“爆款”当作追求的目标。一些非虚构平台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奇闻逸事、凶杀犯罪、情感纠纷等冲突色彩强烈的话题上,尽管这些事件真实存在,但却有明显的策划痕迹,在赢得注意力的同时,也在传播价值上打了折扣。
(二)以商业价值为导向的叙事策略
目前,非虚构平台的变现方式比较有限,绝大多数是通过贩卖影视版权盈利,例如《时尚先生Esquire》推出的作品《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具体见下文案例积累)由于故事情节紧凑、冲突感强,很快被高价买下影视改编权,成为业界兼具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成功案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考虑作品的“卖相”,普遍采用影视化的强情节推动方式,但也容易让叙事结构落入套路化的窠臼。甚至有一些非虚构写作团队会专门将以往作品进行拆分,研究情节起伏和叙事技巧,以公式化的思维进行写作,这样生产出来的内容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久而久之也会让读者心生疲惫。
(三)作者的主体性对真实的影响
非虚构作品中叙事主体的在场与离场,一直是学界和业界讨论的话题。面对复杂纠结的议题,写作者需要沉浸到多个场景中进行信息采集,与不同当事人进行长谈,梳理出故事的线索,然后再用笔呈现。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作为采访对象,叙述者会有意无意地对回忆和想法进行裁剪,提供的信息本身就有局限性;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情感、立场和态度都影响着内容的走向。尤其是,非虚构作品强调文学性的修饰,很容易让作者将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包裹在文字描述中进行呈现,这样的介入,难免会对作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影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