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特写、非虚构写作……这么多「新闻文体」你真的搞懂了吗?(9)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四、非虚构写作的未来
田心说:此部分理解即可。
(一)深度介入反映时代变革的题材
面向未来的非虚构写作,首先要有更富社会责任感的选题策略。非虚构写作不仅是叙事层面的技巧性变革,它的诞生与当代社会的复杂图景密不可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整体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和资源也在快速重组。这样的时代特征,是娱乐化、消费主义和架空历史的快餐文学所不能描述的,非虚构写作者应当承担起反映时代变革的责任,在可读性和深刻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更好地发挥作品的公共性。非虚构作品的写作者们,首先要能够不被商业逻辑和个人志趣所左右,有批判意识和建设意识;其次要真正行动起来,亲身体验和经历故事场景;最后在故事呈现时,要从场景中抽离,既不悲悯也不仰视,以真诚的语言向受众叙述事实。
(二)重视信息量
区别于短平快的新闻快讯,非虚构作品对时效性的要求并不太强,一篇非虚构稿件的操作时间可以长达几个月,因为写作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收集资料、与写作对象沟通,并真正融入事件场景中。仅靠几次采访、几场长谈促成的非虚构写作,很难经得起读者的检验,只有获得足够充实的细节和写作素材,才能对故事本质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一方面,这要求作者本身能够沉心收集和消化海量信息;另一方面,这也与不同媒体平台的运营方式有关。
(三)拥有跨学科的视角
未来的非虚构写作还需要作者拥有跨学科的视角。非虚构这一领域,本就处于文学、新闻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地带,也涵盖着图片摄影、影像记录等多种艺术形式,这就要求写作者能在不同的疆域中进行探索,在方法、内容和形式上做出跨界融合。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进行叙事建构,用新闻调查的态度进行事实核查和信息获取,在历史资料中研究不同时代的精神特征和社会生活,也要深入田野,关注人类的生存际遇和生活状态,并在呈现方式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证非虚构作品的持久创造力。
通讯、特写、报告文学
一、通讯
(一)基本概念
田心说:此部分需要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掌握。
“通讯”一词一般为我国新闻界所用,在西方并无“通讯”这一概念。通讯是指运用多种文学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全貌及细节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报道的一种基本的新闻体裁。
《新闻采写教程》认为通讯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和工作通讯;二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记事通讯、专访、新闻故事、集纳、巡礼、速写、侧记、散记、记者来信等。《新闻采访与写作》认为根据写作的方式与要求,通讯通常分为叙事记述型、调查分析型、谈话实录型三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