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笔下的秦皇岛(7)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通读全词,可以看出纳兰的边塞词并不是以穷形尽相地刻画边塞景物为目的,边塞景物只是作为背景,换言之,只是手段,纳兰的写作目的是要抒发离别相思以及个人的愁苦和哀怨,因此他笔下的边塞景物无不蕴含着一种兴亡之感和个人的羁旅愁怀,读来满纸苍凉,不胜悲怆。
此次康熙东巡,高士奇亦以文学侍从的身份扈从。高士奇是清代康熙年间诗文家、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深得康熙赏识和重用,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他将沿途见闻悉数记录下来,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撰成《扈从东巡日录》。《扈从东巡日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二月丙申(十八日),驻跸丰润县城西……是夜云黑无月,周庐幕火,望若繁星也。”恰可与纳兰《长相思》“夜深千帐灯”的描述相互发明佐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至十二月,纳兰性德奉命随郎谈赴梭龙侦察,这是他第二次来到秦皇岛。由于没有护驾任务,显得相对轻松,纳兰此行写下《临江仙·永平道中》《临江仙·卢龙大树》等作品。《临江仙·永平道中》中有“缄书欲寄又还休,个侬憔悴,禁得更添愁”的句子,因此当是怀人之作。《临江仙·卢龙大树》中有“雨打风吹都似此,将军一去谁怜”的句子,通行笺注本(如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赵秀亭、冯统一的《饮水词笺校》)都认为是用“大树将军”冯异之典,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郑凌峰先生认为这里更有可能用的东晋桓温北伐慨叹“木有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因此这是一首咏物词。据《世说新语·言语》所记载:“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由此可知,桓温所叹之木为柳树。
卢龙八景有一景名曰“万柳含烟”,城北门二里许处有一村庄,名叫万柳庄,明代曾经担任布政使的李充浊别业即在庄内,朝鲜使臣柳梦寅曾到过万柳庄并赋诗赞美这里的景色,其中有“翳日凉阴藏小店,拂天高柳满平坰”的诗句。综上,纳兰所咏之“卢龙大树”很可能是柳树。此外,李白《广陵赠别》有“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的诗句,王维《少年行》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诗句,晏几道有“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的诗句,亦可为证。
纳兰来到山海关,不能不观海,因此有《山海关》《浪淘沙·望海》等作品,特别是《山海关》一诗写得气势恢弘壮阔,一改令词清丽娴雅之风。首联点明山海关的地理位置之险要,内拱神京,外捍夷虏,不逊于百牢关,明末孙承宗称山海关“关门系天下安危”,虽然清军入关,山海关的战略地位下降,但依然是两京之锁钥,扼华北与东北之要冲。颔联描写山海关周边的地貌特征,山横翠黛,海涌银涛,而这正是山海关得名的由来。颈联宕开一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哀笳与早雁,哀笳的背后是那些守边的将士,这夜月哀笳,恰是军旅孤寂的生动写照。目送归鸿,牵动客心,令人顿生思乡之情。尾联将视线拉回,以“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旄”两句收束全篇,山海关曾是清军入关之处,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大举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