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学赏析(3)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秦汉时期流行“角抵戏”,这是由民间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表演,场面宏大,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魔术等于一体。汉代的角抵戏,不同于一般的竞技角力,已经有了故事的表演,如《东海黄公》,基本接近了戏剧范畴。
隋唐时代的宫廷歌舞吸收小说、诗歌、舞蹈、讲唱、表演、音乐、武艺、杂技、美术等因素,开始以综合技艺来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被称为“歌舞戏”,如《兰陵王》。同时,民间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这些都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戏曲文学赏析


到了宋金时期,戏曲基本形成。出现了市民娱乐场所-“瓦肆”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融合,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北方宋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金院本”。
宋杂剧、金院本和南宋戏,是中国古典戏曲最初的完整形式。
到了元代,在宋杂剧、南戏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元杂剧。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已经发展成熟。
元代还有了比较完整的剧本,形成了“四折一楔子”的元杂剧体制,使得元杂剧在戏剧性、文学性和艺术的综合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戏曲作家、演员和作品,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郑光祖的《倩女幽魂》等。
元代末年,南戏中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等。

中国戏曲文学赏析


到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初,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基础上出现了传奇和杂剧。
明传奇因地域的不同,音乐声腔也不同。与传奇并存的杂剧在流传中,在保持元杂剧的主要艺术特点的同时,受传奇的影响,在演唱曲词和语言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