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学赏析(4)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明传奇在明代中叶以后流传到全国。优秀的作品有苏复之的《金印记》、王济的《连环计》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高濂的《玉簪记》等。
明末清初时,传奇创作出现又一个高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品,如《精忠谱》、《一捧雪》、《桃花扇》、《长生殿》、《如是观》、《占花魁》等。
到清代前期,因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戏曲舞台先后出现了昆曲、高腔折子戏以及地方戏,随后徽、汉皮黄在京城合流,形成了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中国戏曲艺术领域中,戏曲文学起着主导作用,以至于戏曲的思想和审美倾向几乎都是由剧作家的创作决定。究其原因,和封建观念分不开。在封建社会,艺人们被认为是下九流,在表演中无法发挥导向作用。人们提起古代戏曲,通常是指戏曲文学作品、剧作家,而不是表演艺人。因此,戏曲文学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成为戏曲欣赏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中国戏曲文学的美学特征是由中国戏曲文学的特点决定的。中国戏曲文学在情节构造上有着与传统叙事文学相似的特点,是一种渐变艺术。
它的渐变性主要体现在:按照时空顺序自由转换,舒起(引子、定场诗)缓收(压轴戏、送客戏、题目正名);不是正面集中地展现戏剧冲突,而是分头交代矛盾各方面的行动,将冲突散化为一些焦点(形成关目),使悲与喜、苦与乐相互交错,穿插出戏,在充分蓄势后形成高潮;高潮过后不急于“收煞”,使情节结构呈现出舒缓绵长、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渐变特点使中国戏曲文学具备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