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殖人最后一孝(11)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当时香港本土出生的一代人已经开始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治身份认同感,此时多还是着落在民族主义上,所以当时兴起保钓运动,推动中文为官方语言运动等,这又不同于当时港英政府推动的政治改革参与,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认同塑造需求,客观上说,也是“五十年不变”的保证让普通港人暂时忘掉担忧,可以把情怀放在民族叙事上。香港史上投资最大的电视剧《国际刑警》中,开篇就有香港保钓人士与日本右翼分子冲突的情节。
在彭定康上台开始更加激进的搅浑水之后,对于各路“政治明星”群魔乱舞的现象,以及到底能不能实现“港人治港”的担忧,又引发了一些港人对未来期望的混乱。96年的电影《港督最后一个保镖》表面上是无厘头恶搞喜剧,但对回归前的香港政局有所了解就会发现里面的很多人事可以直接对号入座,片中既讽刺大陆,又讽刺港英政府和香港政客,又对日后获得在港英统治期间根本没有过的“民主”进行模糊想象。可以说是当时港人心态的绝佳写照。
五
那么,回归之后为什么香港始终没有真正融入大陆,反而在新一代港人中广泛产生“港独”,美化怀念殖民期间的“恋殖情节”呢?关于这方面包括我们过往文章在内,已经有太多讨论,读者们可以参考笔者之前的文章《战狼大战叶问,大陆和香港的命运沉浮》和《回归25周年,香港人的幸与不幸》。限于篇幅这里再笼统说几点,查漏补缺。
一是港人治港问题,香港回归时的政治基本盘本来就遍布暗桩,如陈方安生,因为彭定康许诺给她的特首没有实现,从而在港独道路上一路走到黑。当时的“港人治港”,整体上基本是“精英治港”,如董建华,梁振英这种真切为香港长远考虑的是少数,政治掮客是多数。
二是历史教育问题,在港英政府统治期间,关于中国历史教育就是非常淡化的。结果回归之后香港政府在这方面是变本加厉,历史学尤其是中国历史彻底边缘化。就像我们上面说的,回归时香港的参政基本盘不是代表精英阶层就是代表英国,不管代表谁,这些人普遍觉得香港要保持国际化,所以要轻视历史教育。这直接导致回归后的一代年轻人对中国历史认同极度退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