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殖人最后一孝(1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三是限于时代问题,回归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大陆和香港仍然没法正常开展大规模民间交流,香港人在仍然保持着对大陆的巨大优越感的同时,又因为港英期间遗留的种种问题导致普通人处境变差,而对大陆产生怨恨。97回归之后,虽然大陆经济已经有长足发展,但大陆仍不敢全面开放内地赴港,担心滞留香港的内地人太多导致香港社会受到冲击。同时大陆政策上也并不鼓励香港青年赴港学生在内地就业。随着大陆赴港游客的增多,双非婴儿,零价团,黑导游,“北姑”等等现象也在加剧陆港矛盾。

港英殖人最后一孝


四是香港新一代青年终究要建立自身的本土化身份认同,这是客观的社会进程,在与大陆身份认同融合受阻之后,新一代港人的身份认同建构走上另一条路。03年开始兴起所谓的“新社会运动”,强调香港本土身份和本土共同记忆。这种“共同记忆”,自然也只能从港英时代取材。然而年轻一代并未经历过港英时代,在过往的影视文化中实际上也找不到多少港英政府正面描绘,只能把香港高速发展的年代全都算成港英政府功劳,并经过不断美化想像,最终变成恋殖情节。而在国安法出台之前,香港政府对推动去殖化又无动于衷。
另一方面,随着香港经济结构上彻底金融化,房地产化,旅游服务化,新一代港人心中的“国际中心”认同感又不断加强,催生出类似“世界公民”的心态,在文化情感上开始更靠近欧美。10年之后,香港文化圈大举北上,有能力的港人也大批到大陆发展,还留在本地市场的发展空间更为窄小,无法参与到北上进程,也没有退路的香港新一代青年,就只能在自身地位衰落的过程中不断怀念想像的从前,对大陆的观感越来越非理性,最终沦为港独分子的工具。
就像笔者在《回归25周年,香港人的幸与不幸》中说的,香港的不幸在于,在回归之后,沿着曾经的老路又走了25年,幸运的是,比起全世界大部分地方,它仍然是最发达的地域之一,依然还有足够的空间和依靠去改变。
回到文章开头,无论如何,香港的发展实际上跟英国女王并没有什么关系,伊丽莎白二世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有两次访问香港,创造了“事头婆”这个称呼。在港英政府的宣传下,美化了英国王室形象,淡化了殖民者的恶劣形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