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遗作《象棋的故事》,隐藏茨威格跟纳粹对弈的最后寄望(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作为一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人,经历过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命运对茨威格的打击有多重,无需我多言。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被驱逐出故乡,移居英国,开始流亡生活。二战爆发初期,他曾想过投笔从戎,但这股熊熊燃烧的热情却被英国人泼了一盆冷水。
他剩下的武器只有一支笔了,但当人们热切期待他能扛起反法西斯的大旗时,他却怯懦了, 没有信心肩负这个重任。当同胞遭受灭顶之灾时,他明明有足够的声望和能力去做一些事,但他却选择了逃离,在巴西过起了“安稳”的日子。
因而,到了巴西后,他开始反思:“德国把刀子插入犹太人的胸膛,我却一言不发,怕自己一字出口,怕被别人拿去做文章,落得个出言挑衅的下场。”
可以想象,茨威格的内心是极度矛盾且充满罪恶感的,这个失去了故土,没有了根,甚至被罗曼·罗兰评价为“幽灵”的男人,只能把无尽的挣扎发泄于文字中。
在《象棋的故事》里,那个被纳粹囚禁于密室,每天对着四面白墙,被无穷无尽的虚无折磨的“B博士”,正是茨威格的化身。
B博士无意中拿到了一本棋谱,成了他避免自己精神崩溃的救命药。他日日夜夜研究象棋,在思维空间的假想中模拟每一步棋的走法、策略,甚至到最后,在同一个脑子中,自己跟自己博弈起来。
这个桥段让我想起乔治·奥威尔的《1984》,想要不被洗脑,就先让自己精神分裂吧。
但茨威格的这个精神分裂又有点不同,走了他一贯的极端路线。
他说:“下棋的乐趣变成了下棋的欲望,下棋的欲望又变成了一种强制,一种癖好,一种疯狂的愤怒。”
一旦B博士开始自我对弈,就无法停下来,甚至有点“成魔”的迹象,正如他说自己“棋中毒”一样。
有人说,这是茨威格在表达自己努力挣脱纳粹束缚的一种精神救赎。
但我却认为,这是“虚构中的茨威格”与“现实中的茨威格”进行的一次次自我撕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