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天空——镇原县文学事业发展百年走笔(杨佩彰)(9)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阳春二三月,
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
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
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来春还双燕子,
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杨白花词》,全诗皆用比兴,诗中之杨花,既是一普通的自然界物象,又是胡太后痛惜忆想的心上人。以杨花比喻杨华,巧妙设喻,词义双关,句句写杨花,又句句诉相思,意趣盎然,凄婉动人。情真意切,荡气回肠。歌词写好后,胡太后又配以曲调,让宫女挽着手,蹋着脚,日日夜夜反复歌唱,以寄托她的苦苦思念之情。“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辞甚凄婉焉。”(《梁书》卷39《杨华传》)“连臂踏歌”与宫廷歌舞联系起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包含丰富文化意义的社会习俗,成为宫廷内外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后来,这种娱乐形式进一步进入文学视野,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文学话题。
从《杨白花词》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镇原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悲剧性的基调。因为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乱世: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之后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与晋室的东迁,接下来的北方十六国混战等等。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鲜明特征。文人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他们在战乱中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表现及时行乐和沉迷声色等。
值得一提的是,胡太后擅于诗歌,对当朝的诗歌创作影响极大,当时被她破格提拔的年轻文学家温子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胡太后在游园活动中,也常常君臣唱和。据《魏书列传第一皇后列传》记载:
“太后与肃宗幸华林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已下各赋七言诗。太后诗曰:“化光造物含气贞。”帝诗曰:“恭己无为赖慈英。”王公已下赐帛有差。”
而这个君臣对句的韵事,成为镇原文学史中盛传不衰的一段佳话。
(6)皇甫镛与《和武相公闻莺》
在历史的阅读中,我一直相信,赤子不忘祖先,一半在赤子的孝心,一半还在祖先的传教。
在唐代的安定郡,有一个大族著姓,这就是皇甫氏。皇甫氏家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在关陇地区的世家大族之一。因而绵延到唐时,其后代依然英才辈出,熠熠生辉。尤其是在汉唐之际的思想、文化史上,安定皇甫氏作为关陇地区世家大族思想演变的典型代表,成为这一阶段社会、学术思想载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分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