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中理想的国王,以及哈奴曼与孙悟空关系的研究(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关于哈奴曼与孙悟空关系的研究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一个与哈奴曼相似的神猴形象,他就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也是一只猴子,也有神仙一般的非凡本领,还有人的情感和高尚品德。他天不怕地不怕,自称“齐天大圣”,蔑视三界权威,敢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千难万险,杀妖灭怪,忠心耿耿,无私无畏。一根随意变化的金箍棒,一双火眼金睛,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可以翻越10万8千里。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代代传颂。

《摩诃婆罗多》中理想的国王,以及哈奴曼与孙悟空关系的研究


孙悟空与哈奴曼两个形象的问世虽然相距两千年,远隔千万里,但两者相似之处如此之多,是偶然巧合,还是有渊源影响?人们不能不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最早考察这个问题的是胡适。1923年,他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论述到孙悟空的来历时,根据孙悟空与哈奴曼的相似之处以及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可能情况,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
1924年,鲁迅先生针对胡适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他的理由有3点:一是《西游记》作者并未看过佛经;二是汉译佛经没有和这相类的话;三是吴承恩熟悉唐人小说。 无支祁故事出自晚唐李公佐小说《古岳渎经》,小说中说无支祁是淮涡水神,“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升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不过鲁迅先生虽然不赞同胡适观点,也还留有余地,他说:“但胡适之先生仿佛并以为李公佐就受了印度传说的影响,这是我现在还不能说然否的话。”
1930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梵文学者陈寅恪先生发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文中以汉译佛经为依据,考证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故事来源于印度。后秦鸠摩罗什(343-413)译《大庄严论经》卷第三第15个故事中,难陀王有几句偈言,牵涉到顶生王率领军队强升天界,攻开天门,灭帝分座的故事。还有猴子帮助罗摩造桥渡海抵达楞伽的故事。陈寅恪先生认为,这两个故事本来不相关涉,只因讲经者有意无意间将其联系在一起,“遂成猿猴闹天宫故事。”陈寅恪先生虽然没有直接表示赞同胡适观点,但他的考证却为胡适观点提供了例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