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岁,终于确诊了成人多动症|百家故事(5)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在确诊的过程中,木木的很多问题都找到了解答。她从小做事不考虑后果,五岁时会牵着邻居家两岁的小孩在晚上四处乱走,两家人都疯了。还有一次,她骑车从大斜坡上冲了下去,直接被送进医院,脸上缝了几针,这些都是ADHD的典型特征,没有安全意识,而这些问题是否出现在12岁之前,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这是成年人确诊ADHD的重要标准。
此外,医生还会让来访者填写一份《成人ADHD诊断量表》。木木记得,那份量表中,有些问题就像为她量身打造的:别人与您说话时,您没留意听,经常走神,丢失工作或活动中的必需品,不停地活动,就像有发动机驱使一样……个体的确诊需要符合量表中的六条症状,同时,还需要辅以一些具体的生物学检查,例如前额叶的脑电波检查、大脑血流变化的红外热成像等——在核磁共振影像中,ADHD患者大脑的某些区域的确和正常人存在差异。
你是个非常典型的ADHD。国涛说,他至今记得当医生说出这句话时他的感受——好像有一股暖流瞬间穿过整个身体。而另一位被确诊的患者则在社交网络上写道,那一刻,我终于确认了一件事,我只是一个病人,而不是一个烂人。
一位成人ADHD患者如此讲述自己确诊前的心态
去儿科
但目前,一个成年人想确诊ADHD,并不容易。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王玉凤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ADHD的医生和学者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刚接触这个领域时,ADHD还被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BD)。她在北京医学院读了MBD的硕士,在当时,轻微脑功能失调被认为只存在于儿童青少年中。
1989年,王玉凤去哈佛大学读博士后,在纽约的一个精神医学会议上,她第一次知道,MBD的症状是会持续到成年的。她记得,那个会议用了大块的时间讲成年人MBD,而当时的中国,儿童MBD都还是一个新概念。
回国后,王玉凤开始留意更大年龄段的MBD症状,在这之前,不管是临床还是研究,她关注的对象都是以小学生为主。1999年,王玉凤带着一位学生开始正式着手于成人ADHD的研究。当时,她们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是——找不到研究对象。最终,她们只好把寻找患者的方向定在了物质依赖研究所——ADHD是大脑神经机制损伤导致的,是一个关于控制与失控的问题,因此,在无法控制注意力和行为的同时,他们也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对某种事物上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