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飞了40年,从《让子弹飞》原著中浅析那些你不知道的姜文隐喻(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为何会有如此的认知?
首先,中国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虽成,但农民工人并未翻身,此外,封建思维也并未完全清除。
电影里对民国乱象的批判,如鹅城百姓见官仍下跪甚至称青天,这与既有的历史叙述相同。
其次,张牧之的经典台词“公平!公平!他妈的还是公平!”、鼓动群众与地主恶霸对干的做法,不难让人想起1920年代末期开始的土改运动。
《让子弹飞》上映之后引起指认的狂欢,例如将张麻子与黄四郎的对决过程比喻为共产党的革命,张麻子革命成功后,他的追随者前去上海浦东则比喻为改革开放。
也或者,张麻子先到鹅城,鹅城即是苏联的谐音,亦即影射中国向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
指认狂欢的背后,张牧之的革命英雄形象值得探究。
在中国,革命英雄的形象与事迹总是不断被传诵,在中小学教科书、在电影与小说里。
不过,改革开放前后的革命英雄形象却有所差异。改革开放前后同样出现国共内战与对日抗战争英雄的描述,但是,有一类英雄却悄然消失。
1949年建国后到1976年文革结束之间的27年之间,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里,电影与小说里的革命英雄多是贫穷出身,他们受过剥削而后加入共产党行列,以纯洁之信念实践革命,他们的革命对象是地主,信念是苦劳大众得以出头天。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阶级斗争却已是明日黄花,这类英雄也随之消失。
《让子弹飞》之所以引起共鸣,很大一部分从张牧之身上联想到房价物价高涨的现实里,却无追求公平的英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