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新增复制因子:基因之外,“谜米”或人性都不如信息(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多层级选择延续经典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作用的单位是多层级的。1994年由另外一位威尔逊——大卫·威尔逊(1949-)和索伯尔(1948-)重新建构了框架,像俄罗斯套娃一般,基因是内核,外面包裹着细胞、器官、个体和群体等,所有单位都同时面对自然选择。这个理论指出了进化的复杂性,但是牺牲了解释力。

生物学新增复制因子:基因之外,“谜米”或人性都不如信息


——"高端空白",是指无论哪派理论(多层级选择或单一基因选择),在面临哺乳动物社会(包括一些存在亲子哺育的鸟类高级社会等),都存在解释乏力的问题,远不能像对昆虫、鱼类、爬行类等简单动物那样,用坚实证据还原出大量的因果,并在基因中找到越来越多的对应关系。对于这些理论来讲,哺乳动物社会行为怎么来的都说不清楚,人类则更是高不可攀。
——“例外猜想”是生物学试图解释人类社会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是E.O. 威尔逊(1929-)对解释人类社会提出的“基因-文化”双因素进化猜想;另一个是理查德·道金斯(1941-)提出的一种与基因平行的进化单位复制因子“Meme”。
“基因-文化”模型与人性
E.O. 威尔逊在1975年创立社会生物学时,一度曾经因为口出狂言——“要把社会生物学延伸到人类,使得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只是社会生物学的一部分”,而惨遭来自学术界和社会的激烈批判。后来,他的言辞收敛了很多,一直专注于完善用于人类社会的“基因-文化”进化模型。
理论上讲,“基因-文化”双因素并重的进化猜想应当得到人类学的重视,并因此搭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因为,人类学自身也是划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而且威尔逊在生物学领域有超级学术泰斗的地位。
然而人类学家却选择跟他保持距离,估计原因有三:一是人类学本身还在清洗19世纪进化思想的“流毒”,只专注于研究整理人类生物特征和文化现象,绝不敢冒然进行生物和文化的交叉归因,甚至于否认现代化是一种进步;二是社会生物学和威尔逊本人在人文社科领域有些“恶名昭著”;第三,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生物学理论本身还不成熟和完善,在本学科范围内连高等动物的社会行为也难以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去完整解释,怎么可能一步跨越到人类社会而得到可信的答案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