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新增复制因子:基因之外,“谜米”或人性都不如信息(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针对应者寥寥的“基因-文化”进化理论,威尔逊1979年出版了著名的畅销书《论人的本性》,还因为生花妙笔斩获了普利策非小说类图书奖;1981年与加拿大生物学家查尔斯·拉姆斯登(1949-)合作出版了《基因、心灵与文化——协作进化的过程》。

生物学新增复制因子:基因之外,“谜米”或人性都不如信息


在《论人的本性》中,威尔逊请了一个听话的中介叫“人性”,然后把人类文化现象先还原成“人性”,再把“人性”还原到基因。(弗朗西斯·福山在腰封上留言:人类的社会属性并非经由历史或者文化而习得,而是深深刻在人类的天性之中。)
威尔逊证得人性的过程却显得草率:由于人生下来就会怕蛇、恐高,喜欢花和美好的事物等,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在我们大脑中预置了“人性”。于是,包括宗教、利他、攻击、性等人类文化行为归根到底都是人性使然,也就是基因使然。
托“人性”这个中介的福,威尔逊得以艺术地踩在科学和人文之间的钢丝绳上,这套理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支持的人可以把人类所有善良的社会属性理解为固定不变的人性,而反对的人则认为:如果这本书的理论是成立的,那么不一样的“文化”会对应不一样的“人性”,不同的“人性”对应不同的基因,其中蕴含的种族主义后果是让人不寒而栗的。

生物学新增复制因子:基因之外,“谜米”或人性都不如信息


《基因、心灵与文化——协作进化的过程》是威尔逊指导博士后同事拉姆斯登完成的,威尔逊名列第二作者,这本书在自身理论构建上走得更远,但影响力却要小得多,他们费了很大的劲编出了“文化基因”、“白板态”、“后成法则”等概念用来装配“人性(心灵)”,还用了大量眼花缭乱的数学工具描述这套进化理论的依据和作用机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