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的心无所依,影片背后的历史矛盾(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她们年轻时自愿“梳起不嫁”,以获得“抛头露面”外出谋生的资格,成为自外于传统社会夫权制的独立经济主体。
自梳女诞生于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浪潮冲击出的缺口之中,从封建家庭包办婚姻中逃逸出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个体,本来是“五四”传统以降文艺创作的一种常见模式。
当然“五四”意义上的“解放个人”,除了为新兴资本主义市场释放劳动力,还在于让个人从家庭氏族的组织中脱离出来,成为民族直接控制的现代公民。“自梳”的意义很容易参照这个传统获得理解。
《桃姐》里,自梳则助推了以桃姐为自身主体性的“个人的灭”,终身不嫁令桃姐除了和梁家建立内部经济关系和社交网络(罗杰几位同学)之外,几乎完全隔绝于外界社会,经济体系。
因此我们看到桃姐葬礼现场,除了梁家人,就只有桃姐在离开梁家后结识的坚叔,作为不速之客造访了这个家族内部的悼念仪式。这种前现代的主仆关系,同现代社会体制并置时存在的矛盾与张力。
桃姐的焦虑
在现代空间的通视下,桃姐的身份被无从安放养老院老人戳穿。“春桃”是丫环的名字,疑问桃姐为何没有家人,质疑罗杰和桃姐的关系,都令桃姐感到焦虑不安,难以辩驳。
只有不问桃姐身份的梅姑,才和桃姐建立了情谊。对罗杰主动的经济援助,桃姐颇为敏感地反复申明“我有钱”“不要花你的钱”,恰似焦虑之下的应激反应,即尝试将主仆关系抽象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经济雇佣关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