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的心无所依,影片背后的历史矛盾(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在文化上,为防止“五四”激进主义自北而渐,殖民政府有意庇护传统儒家文化和旧习俗,使得香港很多方面的“现代化”反而晚于大陆,如维护传统婚姻家庭关系的《大清律例》直到70年代还在香港合法存在,而蓄婢制度也一直阳奉阴违,屡禁不绝。
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经济起飞带来的身份优越感,及大陆历史事件给港人造成的恐惧心态,使得香港主流在英殖民统治之际,不但没有大力支持摆脱殖民管制架构,反而出现保殖的呼声。

《桃姐》的心无所依,影片背后的历史矛盾


同时,回归时“五十年不变”、“马照跑,舞照跳”的措施,实际将香港“急冻保鲜”,把其中殖民管制的精粹—重经济,轻政治,行政主导的权力格局保留下来,让高度自治成为殖民管制的改良版。
桃姐的身份焦虑,正反应出港人面对殖民历史的矛盾心态:一方面,面对主人家不乏温情与回忆,甚至贯彻主奴逻辑以贵族高标准要求现代雇佣工人;另一方面,对于这种主仆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脱节和滞后感到无力。

《桃姐》的心无所依,影片背后的历史矛盾


较之以往许鞍华电影中漂泊的小人物自救自立的故事,《桃姐》中焦虑地解决策略显简单粗暴,并非桃姐通过重新梳理和界定个人生命而完成主体性的重建,而是凭赖主人之手获赐一个类血缘家庭成员身份,这个家庭还是以“世界公民”的面目出现。
其实我们生存的环境本就是矛盾结合体,总是在犹豫中做出决定,而这种犹豫在长期的环境下,转变为我们对自身的质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