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的心无所依,影片背后的历史矛盾(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毕竟劳动所得之外的收入即便不是以赏赐的名义,多少也是令纯粹的雇佣关系不再纯粹的危险品,相比起来,并非货币的实物馈赠,比如腐乳、燕窝、围巾更为安全。当以这种身份焦虑获得解决的时刻,就是桃姐坦然接受罗杰经济资助的时刻。
影片中安排了两次“去焦虑”的场景,一次是旁人问罗杰是不是桃姐的干儿子,罗杰略一思衬后大方承认,桃姐且喜且愧。这次的焦虑只是在社会符号的意义上,赋予桃姐一个准血缘关系的身份。
但桃姐和梁家人在一起时,主仆关系仍然存在,直到在罗杰邀请桃姐一起拍摄全家福照片—一个在梁家内部符号系统中安放桃姐的举措,桃姐才真正自认为被梁家接纳为其中一员。
紧接着,就是桃姐以长辈姿态,令罗杰借钱给坚叔,正是由于血缘家庭位置的获取和确立,曾几何时锱铢必较的桃姐变得异常大方:“由得他去偷吃啦,还能吃得了多久?”,联系造就和维系着“桃姐”前现代身份的社会历史体制。
电影背后的社会体制
《桃姐》这种“去焦虑”的策略和身份的再定位,便显得意味深长—香港的现代化在英殖一开始建设起,就是一种“殖民现代性”:从开埠伊始实行华洋分治,到20世纪70年代后港英发展英人与本地精英华人合作管制,建立起有利于商业贸易体系,推行经济实用主义的同时弱化民众参与意识,使得香港并未发展出西方“原生现代性”所需的市民社会。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