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书:随时代浮沉的传统说唱艺术(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蓝采和手持拍板,唱踏歌行乞于市。
所谓“拍板”,便是后世鼓书的伴奏乐器之一,而“踏歌”则是一种曲式结构,后演化为一些鼓书流派的基本曲式,例如潞安鼓书。
晚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许多僧侣又将佛经改编成通俗的故事,以散文叙事、韵文歌唱渲染,这种说唱方式被称为“俗讲”,亦是鼓书发展的一大来源。
至于宋朝,鼓子词和诸宫调的兴起,则为鼓书说唱艺术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鼓子词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民间曲艺,其主要表演形态是以鼓为伴奏,以韵文、散文相杂说唱为主体构建而成。后引起士大夫阶层的兴趣,沿用鼓子词的形式创作了许多作品,说唱曲式则多由1-3个同宫调的相同曲调组成。

鼓书:随时代浮沉的传统说唱艺术


这里的“相同曲调”,或许有些难理解,在此以词牌名举例,简单解释下。众所周知,宋代时,词牌都有各自曲调,按词牌填词后,便可以歌唱,例如《点绛唇》。而吕渭老《圣节鼓子词》的曲式,便是以《点绛唇》的曲调重复两遍组成。
诸宫调亦是一种说唱形式,由宋代传奇艺人孔三传所创。《碧鸡漫志》载:
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诸宫调的唱词,同样是韵文、散文相杂,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伴奏乐器比较丰富,有鼓、板、笛等,在宋廷南渡之后,诸宫调又分为南北两个派系,不同的派系的伴奏乐器也有所区别。
明清时期,随着民间曲艺的体例成熟以及广泛传播,鼓书的发展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明末清初之际,许多盲人迫于生计,打着云锣皮鼓走街串巷替人算卦。为了吸引人来算卦,他们将一些玄奥的卦词简化,融合一些言简意赅的处世俗语,编成顺口溜,伴着鼓声唱出来。
这些朗朗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卦词,很快就收到热烈的反响。卜卦人见此,又将一些历史故事、小说演义等编成韵文,并融入一些地方曲调进行说唱,如此更受欢迎。乾隆初年,这些说唱的盲艺人组成了“三皇会”,这种艺术组织,使说唱艺人之间交流互通,极大程度促进了鼓书的发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