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家书计划(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过来的军人从照片里看见的,是曾经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普通人看见的,是简洁传神的画面美感;企业和企业家看见的,却是照片里战士手中那张小纸片——那抹金黄,不正是知名品牌“大重九”的烟标吗?是的,就因为那张被战士当做信纸书写的烟标,无意中,成为了这家百年企业历史上最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照片之一。
那一抹金黄,是著名的“重九”黄,它正好处于构图的中心,成为整个照片画面的聚焦点。而“重九”这个名字,还联系着共和国一段重要史实:重九起义。它是辛亥革命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可以说,“大重九”从来就有着浓烈的军人情怀与怀旧硝烟色彩(比如烟标寓意的重九起义事件,画面所表现的蓝色盾牌,以及云南讲武堂墙体建筑的橘黄色基调,乃至最早的讲武堂主体建筑图案等)。而这张照片,正好与“大重九”以及企业愿景高度契合,成为宣示企业文化理念的一个精彩缩影。
在“大重九”诞生95周年之际,国内九位作家参与了一个同题写作:交换位置,写一封信。作为活动的策划者和亲历者,我有幸先睹为快,看到了这些各取角度、各具情怀、各呈精彩的书信。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九位作家中不乏“大牌”,其中数位担任着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或全委,或是各省作协主席、副主席,多人先后获得过“鲁奖”或入围“茅奖”,或长期担任这些重要奖项的最终评委,但是当他们参与写信时,无一例外地都放低身段,贴近历史,贴近人物,用心去观察和倾听,最终呈现出了与自己真情实感紧密交融的书信作品。
书信和日记一样,有其特定的私密性。书信通常是写给最亲近的人看,日记则是写给自己看。这种“读者”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在文体上的特殊性,即必须是作者情感最真实自然的流露,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矫揉造作。众位写信的作家,当然都熟知并遵循了这些常识。
比如范稳,他将信写给了未曾谋面而且永远无法谋面的大舅哥——那位大舅哥,早在30多年前,就长眠在云南边境某一个烈士陵园之中了。这封信可以说是泣血之作,但却哀而不怨,它写得行云流水,荡气回肠,让读者从家庭和个人的悲伤,走向了对“化作山脉”的大哥的永久怀念;让人从情感到心灵都自然地认同了大哥的“献身与奉献”,在任何时代,都是国家、家庭和个人“永生永世的光荣”。
女作家赵玫,将自己曾经亲历的长达两个月的战地采访经历融入书信,以“记者姐姐”的口吻,为一个喜欢读《汉语成语词典》的小战士“阳光”,写下了一封蓝天般透明而辽远、开阔而暖和的书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