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探索:《边走边唱》中的“人”与“非人”,看完受益匪浅!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边走边唱》作为陈凯歌早期作品之一,被认为是其精神的自叙传,由于该电影对史铁生《命若琴弦》的改编获得了较大的超越,且灌注了导演强烈的个人色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之看作是陈凯歌的独立作品。在以往的研究中,该篇的讨论主要立足于电影对小说的改编,电影的信仰和宿命论色彩,导演个人精神的自叙等几个方面,而较少关注到《边走边唱》中的所有角色在“人’与“非人,’间的挣扎对电影表述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通过对老琴师和石头作为“零余者”是怎样一步步变为“神神”的道路做探讨,并将其他具有符号意义的角色纳入,试图理解《边走边唱》中的‘人’与“非人’对整部影片构建和主角命运走向的影响,进而以此角度解读电影中导演的潜在表述。

电影探索:《边走边唱》中的“人”与“非人”,看完受益匪浅!


一、作为主角的边缘人一一老琴师与石头的身份状态
作为电影主角的老琴师和石头,他们的身份重合点主要有三个一—盲人、弹唱艺人和过路人。这三重身份构成了一个交叉点一一边缘人。
首先是盲人,身体的残缺决定了师徒二人随之而来的遭遇和思想状态及整个故事的导向,是两人身份的内核与出发点。因为失明,触觉和听觉异常发达,可以为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事情,唯独需要视觉的色彩不能被认知,这种对视觉的渴望由于缺失被放大、升腾和沉淀,成为了整部电影和主角一生的推动力。其次是卖艺人,他们给村民带来快乐和慰藉!帮助解决纠纷,也许人们相信异于常人的他们和未知的东西有某种天然的联系,他们也被称作“神神”,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归为三教九流的弹唱者是处在社会的边缘的,他们的被需要是符号意义的存在,而不是以他们作为人自身的存在,是在特定的环境与场景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最后是过路人,琴师无法拥有世俗意义上的家庭,没有理由让他们停下来,他们永远以漂泊者、过路人的身份活着,石头离开家被父母送到老琴师身边,他们年复一年地走着,走过一个个山坳和村庄,为那里的人带去音乐与故事,每每到达,场面盛大得甚至有些不真实,不真实也许是因为太过短暂和虚幻,他们居无定所,和看不见的神一起住在破庙里,无论是黄河口还是山羊坳,再多的人认识、记得他们,也永远只是过路人,相遇之后就会别离,塑造了永远的漂泊者形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