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一桩命案,四种真相,解构谎言背后人性的复杂与阴暗(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随后,他们都拿起来武器,却完全没有强者风范,而是颇为可笑的、毫无章法的胡乱扭打在一起。最后武士被强盗用长剑刺死,真砂慌乱逃走,强盗也跌跌撞撞离去······
至此,竹林里的这一宗谋杀案在各个角色的证词之中构建起来,每个人的证词都具说服力,但又相互矛盾,使得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一桩命案,四种说辞,谎言的表象之下,全部真相隐于竹林之中,如同其中斑驳的光影,每个故事仿佛泛着光晕,让人看不清摸不透,似乎处处是烈日的照射,又似乎处处都是令人无法看清的阴影。
二:谎言的幕后:失去重量的真相背后,直指人性的虚伪与自利
史铁生曾说:
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被发现时已被重组。
事实上,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真实可以被叙述完美还原,因为不管怎样叙述,它终究是带有个人色彩的产物!
《罗生门》中的这场命案,真相只有一个,三位当事人却各执一词,背后的真相令人捉摸不透。
而影片中的樵夫作为目睹案件过程且无利益关系的第三者,按说他的证词应该是最客观的,但是最后,还是被同在避雨的仆役揭露:
他为了个人利益,怕受牵连,也在公堂之上说了谎,事实上,他偷偷拿走了命案现场的一把价值不菲的短刀。
至此,人性彻底崩塌,故事中的四人都说了谎,所谓的真相已然失真。
直到最后,武士是如何死的,影片都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这已不再重要,作品的重点不在探查事件的真相,而是展现谎言迷雾背后所掩盖的人性弱点。
当事三人明知杀人是重罪为何争相承认?武士已经命丧黄泉,为何不为自己讨回公道而是说谎自杀?矛盾的背后,是虚伪脆弱的人性。
1:自利心:
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在其《论人性》中指出:
支配人的生活的是意志、情感(或激情)而非理性,道德和政治的基础是“自利心”。
《罗生门》中人物谎言背后的指使者之一便是“自利心”,这场命案,每个人都被困在舆论与道德的困境之中,所以他们都不约而同的编造出一套最有利于自己的说辞,以摆脱负面的情势与印象,趋利避害的本性展露无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