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之“润物”:我开始后悔,当年没听“过来人”的话(9)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在《见字如面》第二季里,出现了菲里奥·诺顿·马吉芬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他是美国人,军校毕业后来到中国,逐渐成长为 “镇远”号战列舰帮带,并且参与了甲午海战,在战争中,他的战舰被日军战舰围攻,遭受重创,他本人也身负重伤,在受伤后接受救治途中,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讲述了战事的过程,炮弹落下,前桅燃烧,弹片飞舞,自己也被严重烧伤。
而这样的讲述,在我们的经验历史上,是非常欠缺的。哪怕是在书写、印刷和传播,已经步入现代社会之后,有些过往消失了,有些人和事得不到讲述,有些事迹,即便留下来,也经历了多次改写,重重扭曲,反而会形成误导。
在一次次断裂中,我们的很多习惯都消失了,中国人曾经是有旺盛的阅读习惯的,但这一百年,在经过社会激烈动荡之后,阅读习惯减弱了,每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都告诉我们,在阅读率和阅读量上,我们都远远逊色于别的国家。
在一次次断裂中,我们的社会经验传递中断了,各行各业,在面对行业的巨大变化时,都会惊慌地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前例可援,如何储备生存资本?怎样接受现实?该怎么理财?
▲电影《甲午风云》剧照。这场战争中的前因后果和很多细节,都已经逐渐湮没了,甚至被扭曲了。通过《见字如面》中那封《马吉芬写给母亲的信》,我们才了解到那场历时6小时惨烈海战的诸多真实细节,也才知道,中方军队里,有很多外籍士兵参战。可惜因为晚清朝廷主和派的刻意颠倒黑白,让数千浴血奋战将士的荣耀被刻意掩盖甚至惨遭抹黑。这封信是异常珍贵的。
正常社会,都能让其中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种经验传递,都会给他们学习的样板和实习的时间,让他们不至于在激烈的变化中无所凭依。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却使我们丧失了这种温和的经验传递过程,许多体验,都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中国人更应该把生命经验的传递,当做和繁衍生息同样重要的事情来进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