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海、深圳,谁的格局更大?(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香港,这座城市,内地人初来看它,确实没啥惊奇,甚至有些轻视它。但是,如果你对它了解越深,越不敢轻言武断,甚至保有几分敬畏。
中国自古都是一个大国(至少人多地广),我们已习惯于用一个大国的思维去思考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我们很少人想过,像新加坡、斯里兰卡、梵蒂冈、瑞士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很多人开店创始,一家店还没开起来,就想到全国开一万家店然后上市。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过去赚钱太容易。而香港人,祖祖辈辈都只经营一家店,他们不会想到开连锁、扩规模,因为香港市场就这么大。如果你跟他说,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走入内地、奔向全球,他们会觉得你太飘了。所以,香港很多店都开得很好,很多小店的美食做得精道美味,这是一种工匠精神。
香港这座城市,我们容易以大国思维视之。所谓大国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而全,二是纵深感。
很多人批评香港,制造业衰落了,整个城市只剩下房地产和旅游。香港,制造业衰落,确认无疑。但是,香港的金融、国际航运、商贸、高端知识服务以及生物医疗等非重工科研,一直保持着亚洲顶级的地位。
一座城市,不可能发展大而全的全产业链。一个城镇,有一两个支柱产业,即可成为全国百强镇,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长安五金模具、虎门服装。一个城市,拥有几个大产业,即可成为经济强市。如佛山顺德的家私家具、机械装备,深圳的金融、物流、高新技术。
香港,这一弹丸之地,一座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不可能像中国内地一样,既发展金融,又发展制造业,搞全产业覆盖。
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确实发展过制造业,但以轻工业为主,当时香港的劳动力价格相对美国不算太高,而且劳动人口较多。如今这座城市高度老龄化,工人稀缺,工资水平高,不可能发展普通制造业。所以,香港制造业转移到内地,是市场自然淘汰、产业梯度转移的竞争结果。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市中心也有大量工厂和库房,蓝领工人住在市中心,富人和白领住在郊区,市中心成为肮脏、负罪滋生之地。但后来金融发展起来,工厂和工人都迁移出城,这座城市如今没有制造业,但是没有人敢轻视纽约。
一座城市发展全产业,实际上也违背经济规律。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只发展自己比较优势最大的产业,把一两个产业做好就非常有竞争力。
纵观全球,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国家,也就只有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中国五个国家。中国的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但在高端制造领域依然缺口很大。就连韩国都没有建立全产业体系,三星占据了20%韩国GDP,几大财阀控制了经济核心,但不能说韩国这个国家日薄西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