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阅后即焚”吗?(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伴随着口耳相传的层层扩散,Snapchat毫无悬念地迎来了第一波用户增长。
2011年11月,上线不到半年的Snapchat(此时它还叫Picaboo)日均活跃用户还在千人规模徘徊,但到了2012年1月之后,其DAU直接飙升至2万。
在成千上万美国青少年的推动下,“阅后即焚”变成了未成年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社交密码——有了一句话标注的自拍加上一次性十秒钟的观看期限,谁会在乎那些能留存到世界末日的丑照和日记?
不过,尽管Snapchat有目共睹的人气,让创投圈看到了“阅后即焚”的生意经,但“不留痕迹”理所当然地意味着“不留罪证”,面对这种诱惑十足的煽动,在荷尔蒙的刺激下,正在经历青春期的Snapchat主流用户能做出什么,答案也昭然若揭。

我们还需要“阅后即焚”吗?


Snapchat在iTunes网站的宣传图片
“需要指出,尽管Snapchat的创始人声称,攸关(隐私)风险的敏感照片并未推动平台用户人数增长;但是,我们应该留意一下他们自己选择的宣传照。”
——《不要通过Snapchat发送裸照的三个理由》,《福布斯》,2012年12月
事实上,色情内容从一开始就是标榜“阅后即焚”的Snapchat核心卖点——2011年6月,在工程测试版本即将完工之前,Snapchat(彼时依旧叫Picaboo)的市场宣发负责人雷吉·布朗,在官方新闻稿中明确留下了这种宣言:
“Picaboo可以让你和男朋友发送可窥视但不可保存的照片。”
一语成谶。在意识到Snapchat的核心人气增长点显然是色情,且主力用户大多未成年之后,大批潜在的犯罪者蜂拥而至——FBI在2013年曾对此提出警告。

我们还需要“阅后即焚”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