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的天》和刘西林(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1983年离休后兼任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副秘书长,北京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会会长,延安大学校友总会理事,参与编著《贺龙与战斗剧社》。

《解放区的天》和刘西林


创作背景
《解放区的天》创作于1943年。在此之前的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进攻和“扫荡”,和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军民英勇顽强,与反“扫荡”、反“清乡”针锋相对,延安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同年,刘西林被派往延安鲁艺学习。5月份,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针对延安文艺界的现状和问题,联系“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列主义理论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文艺工作的方向、道路问题。众多文学艺术家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与劳动人民在一起,深入生活和采风。
1943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阵线转入了对法西斯阵线的进攻,全国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逐步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转折一年。当年春节,延安兴起了新秧歌运动,形成一股空前的群众性文艺热潮。当年与陕北一河之隔的晋绥边区也闹起了新秧歌,有一出小秧歌剧《逃难》里有一首插曲,后来传遍全国,它就是《解放区的天》。
这首歌开始叫《边区的天》。因为当时的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于多个省交界的地方,被称作“边界”。到了抗日战争前后的民主革命时期,几个省接连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又被称为“边区”。《边区的天》这首歌的创作与流传区域就在当时的晋绥边区。在这期间,由当时执政党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叫作国统区,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被称作解放区,根据作家柳青在小说《种谷记》中描述,大约1945年春天《边区的天》就已传遍陕甘宁边区,接着又传到其他地区。所以后来歌曲就变成《解放区的天》了。
曾任秧歌剧《逃难》导演的董小吾回忆说,1943年春,我们战斗剧社带着“秧歌运动”的精神,在返回晋绥边区的途中及其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创作演出了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秧歌剧,《逃难》就是其中的一个,作为该剧主题歌的《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即是在这样背景下创作和演唱出来的,地点是山西兴县,词作者是刘西林,曲作是刘西林记忆中的河北民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