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的天》和刘西林(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刘西林回忆说,1943年春,我由延安鲁艺调回晋绥军区战斗剧社工作,在大秧歌运动中,我写了一个秧歌剧名叫《逃难》,剧情很简单,是描述河南省国民党统治区一家三口人,为了躲避水灾、旱灾、蝗虫、汤恩伯四害之苦,逃难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在边区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下,幸福地安下了家,过上了好生活。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我就把地道的民间传统曲调《十二月》填上了新词。这首歌的曲调的内容是数唱十二个月的,流行于我的家乡沧县南部和盐山一带,历史很悠久。,我童年时代,就曾见到父辈们每年春节踏着这个曲调的节奏,边舞边唱《十二月》,表达广大农民渴望太平生活的心情。我十几岁时,亲身参加了这些活动,所以时隔多年,对这首歌曲仍然记忆犹新,“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以及“呀呼咳呼咳……”的旋律经常在他耳边回响。
作为该剧的主题歌以歌颂共产党的领导。记谱时忠实原曲调,只是根据新词的字数增加了几个音符,演出效果很好,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它的唱响范围也很快风靡全国。
版权之争
由于历史和其它原因,有些作品只在口头上流传,并未正式出版,很多音乐作品没有署名,其中就包括这首《解放区的天》,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标为“佚名词曲”。但是后来这首歌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悬挂的这首歌曲,以及《中国音乐大辞典》、《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音乐家名录》等一些影响颇大的音乐出版物在注释这首歌时,都把作者误署为陈志昂。
据说原因是陈志昂曾于1944年冬根据山东胶东郭城的秧歌调创作《儿童团的红旗迎风飘》一曲,与《解放区的天》的曲调相近,使陈志昂错以为《解放区的天》是根据《儿童团的红旗迎风飘》填词而来 。后证实《解放区的天》是刘西林根据河北民歌直接填词而来,得知后陈志昂认可了这一说法,并在《齐鲁乐苑》上发表的《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我在胶东地区的音乐活动》一文中,对此歌又作了一些说明 。 陈志昂否定了他是《解放区的天》的曲作者,但这并没引起出版界的注意,而且继续以讹传讹。
离休前曾任解放军军乐团团长的李桐树同志是当年小型秧歌剧《逃难》的音乐伴奏,于1984年他就在《人民音乐》撰文呼吁更正《解放区的天》署名问题。
1998年刘西林病逝,1999年他的遗孀胡守云女士将刘西林发现有侵权现象的5家出版社以及售书方北京新华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歌曲《解放区的天》的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进行了公开审理,被告中国唱片总公司被判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事情最后才算水落石出。陈志昂对此毫无异议,当即表示:“为这一悬案终于得到解决而高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