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从非虚构文学到电影(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乡下人的悲歌》2016年出版,J·D·万斯出生于1984年,彼时他才32岁,最大的成就是从一个米德尔敦的穷小子变成了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在其他方面,似乎还没有建立值得骄傲的业绩,但他书写的自传却在美国一纸风行,长时间占据亚马逊排行榜的前十位。在作者居住地的乡下人——比如作者的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政治光谱一直是变动的,一会儿是欧式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拥趸,一会儿是保守主义者,这都取决于复杂的现实和历史变迁。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上一代本来喜欢民主党,因为民主党为基层劳工说话;但是当他们辛苦创业将自己变成中产阶级并且艰难谋生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有时还不如那些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生活得好。作者看到一些人用政府发的福利券买汽水再卖掉,而且会拥有手机等在当时算是奢侈品的东西。这让他很困惑。他也看到:阿巴拉契亚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从支持民主党转向支持共和党。
电影是如何诠释这一切的?
电影版:戏剧化导致简单化
电影版《乡下人的悲歌》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那时万斯不过十几岁,他在外婆的故乡肯塔基乡下度假。电影呈现了他所生存的环境,小孩之间的霸凌,以及亲戚众多的家庭对于他的保护。影片也通过叙述交代了外婆从肯塔基搬到俄亥俄的原因——她13岁就怀孕生子,为了逃避,来到了米德尔敦。这个没有规划的被动的人生情节,仿佛是未来命运的基调。

《乡下人的悲歌》:从非虚构文学到电影


大约十分钟后,影片从男主人公的少年时期跳跃到了他在耶鲁读书期间。此后影片就频繁使用倒叙的方式来进行(原著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讲述的),将今天的事件以及人物性格发展和作者个人史中发生的一切进行了对照,仿佛让历史为今天发生的一切提供一个注脚,两者有了有机的联系。电影这种改编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对整个事件进行加工和提炼。在读博士学位的万斯虽然荣升常青藤大学,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在假期招聘的过程中,招聘酒会如同一次考试,点酒和繁琐的刀叉使用法,都让这位穷小子汗流浃背。这时,姐姐从米德尔敦打来电话——母亲又吸毒了,需要他回去一起解决。在焦虑和紧张中,他得罪了前来招聘的大人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