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背后的中国史:普通话,到底是怎样诞生的?(10)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此后从1924年至1949年,除了1937-1945全面抗战期间“新国语”推广受到影响外,其他时间,“新国语”都在国内广泛推广开来。
1924年,学者洪业回到福州四处讲学,他当时就惊奇地发现,“各校学生都会讲国语,使他非常诧异,仅仅十年之前,他还是全校师生中唯一会讲官话的人。”
10
建国后,国语改革运动继续推进,1955年,北京官话被选定为新国语的标准语,考虑到民族共通融合问题,官方决定将“国语”改名为“普通话”,对此时任教育部长张奚若表示:
“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至此,历经数十年从清朝末年延宕至民国,乃至新中国的多番讨论和改革,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终于正式成型,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并将普通话正式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至此,一个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失去了古汉语的入声、全浊音等发音特征的当代版“普通话”终于正式成型,尽管与古代汉族先民的语言和发音相去甚远,并受到诸多少数民族语言的深刻改造影响,但在中华大地上,一门广泛的汉民族共同语终于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发芽起来。
而当时间回到蒙古人入侵中原之前,那时的中原大地,与今天说着的,已然是两种语言。
参考文献:
林焘:《从官话、国语到普通话》陈西御:《从雅言、官话到普通话》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王理嘉:《从官话到国语和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发展》,《语文建设》1996年第6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