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三大文化圈的融合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始终保持其统一性的同时,也具有多样性的地域特色。三晋、齐鲁和楚越三大文化圈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千百年来在保持鲜明地域特色的同时,不断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地隔千里,血脉相牵。三晋文化圈核心区域位于黄河以北。齐鲁文化圈的核心区域是山东半岛。楚越文化圈的核心区域在长江以南的两湖和江浙地区。三个文化圈分处天南地北,远隔千里,即便在今天看来,其地域文化也迥然有别。但血浓于水,三个文化圈的核心都是周王室分封姬姓和功臣的诸侯国,血脉上的联系和宗法上的地位使得三大文化圈从产生之初就存在相互融合的亲和力。 三晋文化圈的晋国出自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叔虞的儿子名燮,改国名为晋,是为晋侯。邑姜据传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叔虞的母亲。
齐鲁文化圈中的鲁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出自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齐国则出自太公吕尚姜子牙,是叔虞的外祖。楚越文化圈中的吴国虽然远在长江以南,但也是姬姓诸侯。根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二人为了避位让贤给自己的弟弟、周文王的父亲季历,远避荆蛮之地,自称句吴,得到当地部落的支持,建立吴国。后武王将太伯、仲雍后人周章封于吴国。又封周章的弟弟虞仲于周北边的虞国。楚国初代国君熊绎是周成王的大臣,芈姓,封于楚蛮。其先祖出自黄帝之孙,帝颛顼高阳,也是源自姬姓。而越国的先祖是大禹的后裔,夏后帝少康的庶子,同是华夏苗裔。 太史公司马迁曾感叹: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虽然血缘相近并没有阻止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间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甚至不乏兄弟阋墙和父子相杀的例子,同是姬姓诸侯的虞国就是被晋国所灭。
但共同的血脉确实拉近了在地理上山水阻隔的各个文化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可能。中华文化自古讲究夷夏之辨,以华夏文化为先进,鄙视四边之蛮夷。《尚书·禹贡》根据距离黄河流域文化和政治中心的距离远近将天下分为“五服”:五百里“甸服”,即王畿;五百里“侯服”,即诸侯领地;五百里“绥服”,指已绥靖地区,即中华文化所及的边境地区;五百里“要服”,即结盟的外族地区;五百里“荒服”,即未开化地区。在地理上,三晋处于“五服”的核心地带,而齐鲁位于“东夷”,楚越更是地居“南蛮”,断发纹身,已处于“五服”的边缘。但齐鲁吴楚等诸侯国在血缘和宗法上的联系,让齐鲁文化、楚越文化和三晋文化都具有华夏文化的身份认同,从而具备了彼此交流融合的对等地位。如果说在齐鲁夹谷之会上,孔丘以演奏夷人莱国的音乐不合礼制而斩莱人体现了在文化上“鄙夷”的态度,《左传》中季札观乐的记载则表明“荆蛮句吴”已经有和近服诸侯在文化上平等交流的资格。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