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三大文化圈的融合(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位居诸侯,胸怀天下。三大文化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发展和融合还和圈内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齐鲁晋楚越吴等国虽然都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但都不满足于封建割据、偏安一方,而是胸怀争霸天下的雄心,积极地开展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先后成为霸主。如果以完成诸侯会盟作为称霸的标志,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景公、晋悼公、晋定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来自三大文化圈的诸侯都曾成为一时的霸主。他们的霸业奠定了三大文化圈在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地位和势力范围,争霸战争客观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圈之间文化的交融。 三晋文化圈中的晋国在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公元前633年,楚成王伐宋国。次年春,晋文公与齐国和秦国结盟,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军,在践土会盟中被周襄王册封为侯伯。
晋国在文公称霸后又先后经历了襄公续霸、景公复霸,其霸业在悼公(前573—前558年在位)时达到顶峰,独霸中原,成为绝对的天下霸主。晋国称霸在文化上影响十分深远。虽然晋国最终被三分,但三晋之名却沿用千古,足见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齐鲁文化圈中的齐国是周王室股肱大臣太公吕尚封国,周成王时被赋予征伐之权。齐桓公(前685—前643年在位)任用管仲为相,首倡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是周公封国,“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其在诸侯中地位很高,有“鲁之班长”之说。虽然鲁国未曾称霸,但也积极参加诸侯国间的争霸活动。 楚越文化圈中的楚国先后与齐国和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在邲(今河南郑州)大败晋军,成为霸主,一度问鼎中原。吴国,虽然僻居荆蛮之地,但自诩周室之长,常怀霸中国以全周室的志向。
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击败齐国后,于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会盟诸侯,完成霸业。楚越文化圈中的越国,其俗断发文身,但也积极参加诸侯争霸。越王勾践在被吴国击败后,卧薪尝胆,灭吴后乘势北进,与齐晋诸侯在徐州会盟,成为春秋末年最后一位霸主。 在孟子看来,春秋无义战。但诸侯的争霸活动大都以尊勤王室,攘斥外夷为名。注重夷夏观念的民族意识和追求统一的政治传统强化了华夏文化的向心力。而诸侯在争霸过程中频繁的外交、战争和会盟活动,也让地域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实现了跨圈的交流和融合。 货殖之利,贸易有无。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不同文化圈之间的跨区域贸易,为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在完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条件下,“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地域间的文化交流较难推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