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纽约的一个文化符号(4)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伍迪·艾伦作品带有强烈的原创风格和个人色彩,正因为在许多艺术领域富有建树,他的电影呈现出鲜明的艺术气质。风格化的爵士音乐,是其电影标志性的特征之一,而爵士乐正是纽约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初,爵士乐起源于新奥尔良,但在20年代,纽约以其浮华和自由吸引了最好的爵士音乐家,《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一部反映纽约“爵士时代”的小说。如今的纽约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爵士乐之都。伍迪·艾伦电影对于爵士乐的偏爱处处可见,营造了浪漫的艺术气息。许多影迷赞赏他的音乐品位,按图索骥购买唱片,他自己也曾说:“我的电影最大的成就,可能是丰富了观众的唱片收藏柜。”《曼哈顿》影片的创作灵感是美国民族音乐的创始人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的名曲《蓝色狂想曲》。与之相匹配,电影拍成了黑白片,纽约著名景点帝国餐厅(建于1946年)、中央公园(1858年初次开放)等为电影增添了怀旧感。
美国影评人常常对伍迪·艾伦电影的服饰、布景等场面调度元素表示赞赏,无疑他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具有很高追求。而所有这些特征中,最有辨识度的也许是伍迪·艾伦镜头下的男性知识分子主人公,他们常常像他本人一样具有神经质、沉湎于追问和思辨的特质,又乐于讲述,絮絮叨叨、富有幽默感而忧郁的对白和独白是伍迪·艾伦的独家标志。
美国著名导演希德尼·鲁迈特(Sidney Lumet)曾说:“在好莱坞,演员学习表演靠的是看电视。而在纽约,他们只要在街上逛逛就可以学到更多。”伍迪·艾伦电影展现纽约的历史遗迹、文化风物,因为这就是他的城市、他的生活。《曼哈顿》被许多评论者称为伍迪·艾伦“写给纽约的情书”和“赞美诗”,开场以曼哈顿为中心的纽约鸟瞰镜头被视为经典,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像、纽约中央火车站等地标性建筑尽收眼底。这组蒙太奇镜头伴随着一段旁白,是男主人公读的一本书的内容:“他爱慕纽约市。他崇拜它的每一个部分。不,应该说:他,他把它的每一处都浪漫化了。是的。对他来说,不管是什么季节,这都是一个存在于黑白两色中的城市,在乔治·格什温的伟大曲调中搏动着。”这段旁白显然也是伍迪·艾伦自己的内心独白,他曾说:“纽约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城市。
我不在意别人怎么认为。”《汉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1986)、《怎样都行》《蓝色茉莉》(Blue Jasmine,2013)、《咖啡公社》(Café Society,2016)等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中央公园、皇后区大桥和纽约的诸多码头,各种艺术影院、书店、餐馆、博物馆和富有历史的酒店,多是伍迪·艾伦自己经常出没之地,也因此使电影中的场景成为纽约知识阶层生活的一份特别记录。许多影迷从他的电影中寻找旅行的灵感,互联网上“伍迪·艾伦电影打卡指南”版本繁多,《国家地理》为他制作了纽约专辑,甚至有旅游公司常年运营伍迪·艾伦主题城市游。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