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歌词作者公木先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故事(4)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八路进行曲》创作于1939年秋冬间。在当时条件下,八路军以游击战为主,集小胜为大胜,逐步扩大抗日武装和建设抗日根据地。但这首歌曲所塑造的并不是游击部队的形象,而是大兵团的形象,有着排山倒海、覆地翻天的力量。在《颁定军歌随想》一文中,公木先生谈到这个问题并作了阐释:作为郑律成同志的合作者,我深知,或者说我清楚地记得,这一点,或者说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曾讨论过,也不曾上升到自觉意识的创作理论高度。不过对抗战的前途,有着必胜的信念。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已经深深印入脑际,战略防御即将进入战略相持,最后终将来到一个战略反攻阶段,这是毫无疑义的。而且,在我们心中,由中国工农红军发展而成的八路军,不只是将会成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主力,而且它更肩负着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任。这便是军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主体心态。
在公木看来,这也正是军歌能够久唱不衰的原因所在。


我本人出生于1960年。父亲当过兵,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我们这一代是唱着军歌长大的,后来我硕士毕业还入伍到空军政治学院,自己也成为一名军人。但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和军歌的词作者公木先生结下师生缘分。我硕士和博士就读的东北师范大学(原名“东北大学”),1946年创建于东北解放区。公木先生和我的博士导师杨公骥先生,那时受组织派遣,从延安到了东北,成为该校最早的创建者,他们毕生保持着深挚友谊。1989年杨先生去世以后,公木先生对我多有指导,并于1990年底,担任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就这样,应公木先生邀请,我博士毕业后来到吉林大学任教,担任他的学术助手,协助他开展国家“七五”社科重点课题“中国诗歌史论”的研究工作。
那时,每隔两三天,我都要去公木先生家里,谈学术、谈工作、也谈他的创作。公木先生很健谈,但他从不主动说到自己。问起军歌的创作,他总是那么谦虚。他常说:“我和郑律成都被留在延安……趁空完成了拟议已久的《八路军大合唱》。我只是写了八段歌词,创作布局,多得力于郑律成同志。”实际上,这是两个有信念、有使命感、有才华的年轻战士心灵碰撞出的璀璨火花。公木先生后来为电影《英雄儿女》创作了气壮山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也同样是这种信念和使命感的艺术升华。
每当唱起军歌,我不禁更加怀念公木先生。回过头来看,他的一生所践行的,正是军歌彰显的信念和精神。公木先生一生经历曲折丰富,工作岗位也常常出现变化。但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用一个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跟党走、投身民族解放事业是他的人生选择,更是不可动摇的理想追求。公木先生晚年在《假如让我得重生》一文中,曾写道:“天苟假我以年,让我再活一个‘80’岁,我定心不改初衷,继续与历史主线相结合,不是相游离,更不是相违背。”“我相信‘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相信‘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这就是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的一位战士诗人,无论遇到多少磨难和曲折,都从未动摇的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他留给后人的发自衷心、富有远见的告白和召唤。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