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获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是“美国梦”的破碎还是全球中产的挽歌?(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梦”成为了美国人牢不可破的信仰。美国作家J.D.万斯(J.D. Vance)在非虚构作品《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中写道,不同于今日,1950年代的俄亥俄州曾是大型制造企业云集、工作机会多多的黄金地,吸引着他外祖父母从更贫瘠的肯塔基州来此定居,这里为他们提供了体面稳定的生活,令他们在种种困难面前依然坚持对美国梦的信念。万斯写道,“阿嬷和阿公对于勤奋工作和美国梦有着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他们也从未幻想过财富和特权在美国并不重要……不过,阿嬷和阿公相信,努力工作更为重要。”

《美国工厂》获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是“美国梦”的破碎还是全球中产的挽歌?


《乡下人的悲歌》[美]J.D. 万斯 著 刘晓同、庄逸抒 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4月
然而事情到1970年代出现了变化。在战争余烬中站起来的欧洲和亚洲重新开始生产出口商品,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1977年,美国进出口商品逆差创下292亿美元的新纪录,标志着美国开始从一个债权国变成一个债务国。与此同时,很多美国大公司开始利润下滑。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新经济”从1970年代开始出现。和“旧经济”强调劳资共赢相比,“新经济”更强调节省劳动力,美国公司开始扩大对外投资、兼并、与外国公司联营,并通过关闭工厂和裁减国内劳动力实现外包和离岸生产更廉价的产品。
美国国内经济开始与全球经济深刻绑定,促进这一变化的,是一套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是,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能够为所有人提供最有效经济生产和带来繁荣的唯一制度。虽然短期来看,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可能会导致失业和工作环境变差,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保证所有人的自由和繁荣。
在这一背景下,俄亥俄州这样的制造业重地开始遭受严重打击。二战后一度占美国就业岗位比重达40%的制造业,在1981年滑落至27%,在2010年降至8.1%。从1979年到2012年,美国失去了800万个制造业岗位。2007-2011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启动大裁员,其中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从2007年的7.8万人降至2011年的5万人。《美国工厂》的片头所描述的,正是其中一部分失业工人的窘境——成千上万的个体、家庭和社区倒在了裁员的镰刀之下,生活的希望亦被剥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