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地区,历史上宗教文化的交融之地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阴山山脉是我国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天然分界线。历史上,阴山地区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地区,匈奴、鲜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都曾活跃于此,汉族也通过迁徙、移民等方式不断深入阴山地区。宗教文化成为推动各民族交融的重要内容。

阴山地区,历史上宗教文化的交融之地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境内,是“城寺合一”的藏传佛教寺庙,建于明代。张倩 摄
阴山地区不同宗教共处的历史
佛教于南北朝时兴盛一时,唐代诗人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喟。中原佛教之盛影响到阴山地区。曾定都阴山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鲜卑民族主动拥抱中原文化,积极推广佛教,兴佛事、建佛寺、造佛塔。古怀朔镇寺庙遗址说明佛教在阴山地区的盛行,也说明阴山地区的鲜卑族在萨满教之外,开始逐步接受佛教。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云中古城北朝寺庙遗址中,发现一件北魏浮雕菩萨造型的瓦当,菩萨面庞圆润、高鼻深目、两耳垂肩,具有早期佛教造像的艺术风格。此外,在包头发现的西夏佛教寺庙遗址面积之大,以及发掘出的遗物之丰富,充分说明西夏时阴山地区佛教的兴盛。
蒙古族对不同宗教兼收并蓄。成吉思汗既接受道士丘处机“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的进言,又曾用蒙古包形制为汉族史学家司马迁立祠祭祀——以自身文化中最看重的方式,建立蒙古包型的祠祀,表达敬重。元代虽有倡导藏传佛教的倾向,但还能秉承成吉思汗“对各教一视同仁,不分彼此”的胸怀与策略。阴山达茂元代敖伦苏木古城遗址反映出景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多种宗教并存的盛况,凸显多元并包的理念,是开放文化心态的反映,也是多民族不同信仰的相互理解与共存。
明时,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渐成风气。藏传佛教进入阴山后,也吸收萨满教的因素,如祭火、祭天、祭敖包、成吉思汗崇拜等内容。《绥远通志稿》记载,“每当大祀鄂博(敖包)之期,喇嘛先期提法器,诵经卷……蒙古长官辄率民众跪伏鄂博前,听喇嘛念经,合词祈祷,久而后已。”这是蒙藏文化相融的结果。阴山地区的大寺院仿照西藏寺庙设立学部,学习佛教经典、哲学及医学、天文、历法、占卜等,蒙藏文化进一步交融,出现一批兼通蒙藏文化的学者,翻译藏文经典。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