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地区,历史上宗教文化的交融之地(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阴山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大寺位于穆斯林聚居较早的呼和浩特旧城北门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该寺以四合院建筑布局,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为一体。出檐式的山门衬之以“国泰”“民安”两短匾。主体建筑圣殿是传统的砖木结构,表明中原人民情有独钟的木构架传入阴山后同样得到人们的喜爱。殿内以12根红漆大柱立撑,上刻《古兰经》,殿内壁上亦有经文装饰,其中“正心”“诚意”“修身”“明心”等体现儒家文化内容的楷书遒劲有力。
阿勒坦汗主政阴山之时,清醒地认识到蒙古族的发展离不开汉族,于是他不仅多次遣使求和,并且善待来投奔的汉人,重用其中的才俊之士。此举吸引着汉人纷纷来投。16世纪末,丰州滩(即土默川)一带的汉人有10万之众。蒙古人也仰慕中原文化,希望草原上矗立类似中原的建筑。阿勒坦汗就曾“遣使至堡索木工、画工、铁工,往丰州盖城”。既然使用汉族木工、画工、铁工,建筑风格就必然带有汉文化的色彩。
城寺合一的美岱召是集汉蒙藏式建筑为一体的典型代表。美岱召城的角楼是歇山顶重檐,这是汉式建筑最常见的传统屋顶形式。其琉璃殿西侧万佛殿内的神像既有藏传佛教的,亦有儒、道的痕迹。阿勒坦汗曾向明“乞佛像、经文、蟒缎等物,所盖城寺乞赐城名”。诸神同居一室、其乐融融,本就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体现。
美岱召大雄宝殿上的宝顶与汉式寺庙一样,也是由莲花座、宝珠组成。殿内金柱矗立,并以沥粉贴金绘制五爪盘龙装饰,汉式传统建筑风格一目了然。而佛殿经堂外墙则是鲜明的藏式白墙,上横赭红色边玛墙,其间饰有青砖拼嵌而成的藏式纹饰。经堂只用来念经而不礼佛,这与汉传佛教不同。
美岱召八角庙内壁画为藏传佛教的佛、菩萨等像,但八角庙又俗称“老君庙”,意为此庙供奉太上老君,佛、道融于一处。
美岱召乃琼庙为藏式二层小楼,墙面开有藏式窗,有防雨的筒瓦出檐,房顶正中塑有双鹿跪法轮标识。瓦当为中原文化建筑材料,反映的是中原的文化信息,但用在蒙古人建造的藏传佛教寺庙中,不露声色地将汉蒙藏三种文化巧妙地展现出来。此外,安放阿勒坦汗骨灰的宝丰塔的圆形顶完全仿照蒙古包而建。
美岱召太后庙是二层歇山式重檐的明代建筑,殿内展出的物品却为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蒙古刀、鞋靴及蒙古族妇女喜爱的饰品。而壁画内容则为汉族儿童正在进行蒙古式摔跤,布袋和尚与汉族、蒙古族儿童嬉戏玩耍。大殿壁画以写实的手法表现阿勒坦汗家族礼佛场景,画中人物的服饰、发型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特色。(完)
作者/尚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