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方言中的文化元素——口语的融合(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安康方言中的文化元素——口语的融合


安康话语系统中还有个比较有趣的例子,仍然是亲属称谓的,反映出安康文化圈通达权变的移民文化特征。关于小孩子的称呼在安康话中有多种说法,“男孩”叫“儿娃子”,以“儿”后缀“娃子”来形形容其小,在其它方言中较少见,安康话中却可用“娃儿”来形容物事之小,例如“板凳娃儿”,义为小板発,“桌子娃儿、椅子娃儿、房子娃儿”之类亦是。更奇的是要再形容其小至极还可以在前面加“蕞”(读若“碎”,典型的西北方言特征),如“蕞椅子娃儿…多,,。之类。不仅如此,对“小孩”,安康还有“巴郎子”的说法,今新疆话中有此说法,但我们认为这也许是一个更古老的说法,即“巴獲子”——巴之属穰族的后代;而“崽娃子”的说法,更体现出安康文化圈的包容性,尽管这个说法现在引伸出带点笑骂的贬义。但在最初创造这个词时实在是一种亲腻的称呼。“崽”是南方方言对“儿子”的称呼,现代方言中湖南及江西南昌依然这样称呼,“楚子”则是西北方言的典型称呼。
“娃”的本义是美,《方言》“娃、窕、艳,美也。吴楚之间曰娃”。试想当年,那些来自五方的各省移民初会在安康时,讨好对方的最佳方式自然是夸赞对方有个好儿子,既要让对方高兴,又要让人家能听得“崽”、“娃”、“子”这三个不同地域的对后代的称呼就融合在一起了,更巧的是“娃”刚好还具有美的含义,用这个新词来称呼小孩实在是太好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