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的家,真实的爱!市儿童福利院探索“类家庭”养育模式(4)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福利院,回报‘妈妈’们。”谈及未来打算,腼腆的小江眼里充满信心。
王光辉介绍,“类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正常孩子,但有几个孩子有不同寻常的地方——12岁的明明患有面部畸形,脸部已经变形;13岁的亮亮智力低下,口齿不清;8岁的天天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已先后经历了3次手术;13岁的睿睿脊柱发育畸形,大小便失禁,必须整天穿着成人纸尿裤……
“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义务。”王光辉说,他们会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童年。
感受:与孩子相处,要更细心、耐心
“‘类家庭’,顾名思义,就是类似于家庭。”在“金色屋”的“爱心妈妈”罗学英看来,“类家庭”简单来说,就是和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孩子组成家庭,负责照顾他们的学习、康复训练等,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今年37岁的罗学英长年在广东打工,为了方便照顾在家上学的儿女,她决定在老家找份工作。经人介绍,一个听起来很是新鲜的工作——市儿童福利院“爱心妈妈”吸引了她的注意,和家人商量后,她决定尝试一下这个颇有挑战性的工作。
上岗后,罗学英深刻体会到,在这里当“全职妈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所要付出的,是更多的爱。由于不是专业护理人员出身,也从未照顾过特殊孩子,罗学英刚入院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怎么陪孩子玩等。
“与这些孩子相处,要更细心、耐心。”罗学英说,这些特殊孩子刚来时,性格都比较孤僻,尤其是步入校园,可能会遭受同学异样的眼光,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拾取信心。
17岁的燕燕是武胜县金牛镇人,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前两年也因车祸去世,她被当地政府安置在敬老院,生活很不方便。市儿童福利院了解情况后,将她接了过来。
“刚进来时,由于人生地不熟,燕燕对儿童福利院很抗拒,甚至还想翻墙跑出去。”罗学英说,她和福利院的其他老师一起,陪她玩耍,帮助她辅导作业,一有空就交流谈心,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后来,燕燕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不仅生活会自理了,有时还帮“妈妈”照顾弟弟妹妹。
去年,燕燕进入成都志翔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她告诉记者,她的梦想是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回报所有帮助她的人。
呼吁:希望社会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孩子们的成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