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为官宋代成仙—先祖梅福的史实与传说概览(1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关于梅福挂冠东游、栖居梅墟的记载,屡见于旧志。而梅福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史称“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成帝时为南昌尉。元始中王莽专政,福一朝弃妻子去。”梅福不满于王莽擅权篡位弃官而去,鄞县梅岭、梅墟,普陀山梅福庵等地,皆有其隐居栖迟之说。梅墟沿江一带至今遗存“梅墟庙”、“新涨浦庙”、“大新城庙”等,皆祀梅福为神。每年六月早稻成熟时,乡里举行稻花会,梅福塑像手捧稻穗出殿,巡视鄞东甬江一带,乡情习俗以此纪念这位先贤。
清代甬上诗人袁钧在《■北杂诗》中吟咏道:“梅山梅树亘成墟,是否当年梅尉居?”诗人还自注曰:“梅墟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大梅山有梅甚巨,称为‘梅龙’,孙权伐而三之,其一飞入江中,横亘成墟。一云梅子真隐于此,今里人有祠仍礼子真云。”这就更加神奇了!“大梅山者,汉梅子真旧隐也。”昔有巨大的梅树生长山中,人称“梅龙”。三国时,吴大帝孙权命人伐之,其上为绍兴会稽山禹庙之梁其下则为鄞西它山堰卧于堰体之梅梁,二梁之余,飞入定海,横亘江北,是为梅墟。
大梅山在今鄞州区横溪镇梅岭,山中带“梅”字的地名颇多,惟独不见梅树踪影。是因梅树得名,还是纪念梅福而名?“梅山梅树亘成墟”显然是神话传说了。不论如何,梅墟是一风水宝地、文明古镇,始于西汉末、东汉初,则是史实。
上世纪三十年代,水陆码头的梅墟集市,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店铺、客栈鳞次栉比。民国《鄞县通志》载:鄞县“东乡地面辽阔,跨中、后两塘河,危有旧时七乡之地……自江东循后塘河而东,即盐梅乡。沿江一带若余徐、下虞、朱桑等村,以讫梅墟。土夫结划为厂,藏冰其中,累累如团瓢,依以为生者,几比户皆是,李邺嗣《■东竹枝词》所谓‘未出洋船先贵买,几家窖得一田冰’是也。梅墟江滨又饶鱼虾及蟹,蟹味尤美,村人于新正以之饷客,渔舟争集,童子亦捕取焉。西南为姜家陇,路皆石砌,既平且宽,医院学校,莫不毕具,人称为‘模范村’。”——这一段历史记述,宛若“清明上河图”再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甬江之畔的凹澎口。上世纪末,饱经历史沧桑的梅墟老街,余韵犹存,百年石江塘,历历在目。当来到著名的求精学堂时,对脚下的这片土地不禁肃然起敬。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的求精学堂风貌依稀,这里曾是沙孟海兄弟求学、任教之处,是当代杰出的金石书画大师、“梅墟草堂”主人朱复戡的诞生之地。
东方风来满眼春。梅墟从甬江边一村落,发展成为鄞州一大乡镇,又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赢来了一个旷世未有的历史机遇—1999年,梅墟全区16.7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宁波城市总体规划和科技园区规划,将成为城市东扩的工、商、贸中心。浩浩荡荡的甬江奔向大海,涛声依旧,凹澎口依旧,南岸的广袤大地已新城崛起。我们生息的这座城市正向大海挺进。崛起的梅墟仿佛是一种启示:千百年来的神话传说和人们对先贤的景仰之情,演绎成了农耕社会对海洋文明虔诚的祝愿和祈祷,遥远的祝福到了今天,终于变成了美好的生活方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