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为官宋代成仙—先祖梅福的史实与传说概览(10)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梅福在浙江普陀山 观音大士说法场(道场)普陀山原叫“梅岑山”,因梅福于此隐修而得名。梅福后来回乡述职,复补南 昌 尉,不久弃官家居。迨王莽专政,于是弃 妻、 儿而赴九江入仙道,后又曾在会稽改名换姓为吴市门卒。其隐居普陀山当在此后。继梅福之后,又有葛洪,据传也曾在此寄隐。普陀山与佛教结缘,并最终形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观音信仰道场。
公元2年,西汉官员梅福(字子真)抛妻别子,离开了家乡九江郡寿春,隐入江湖。梅子真去了哪里?舟山地方志称,他到了舟山一座小岛修炼。这座小岛因此被叫做梅岑山,后改称普陀山,如今山上梅福庵和炼丹洞便是他留下的遗迹。从徐福、安期生到梅福,早期的千岛在秦汉时期这两百多年中显得分外扑朔迷离,平添浓厚的神秘色彩。元朝文人盛熙明因此写到:“梅福留丹赤似桔,安期送枣大如瓜。金仙对面无言对,春满幽岩小白花。”秦汉时期世人心中的海岛舟山,那是与神话联系在一起的蓬莱仙山。“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秦汉时期的海岛舟山,那是世人渴望前来求仙问道的仙山。考察梅福隐入江湖道舟山,可以发现秦汉时期世人越来越视舟山为传说中的蓬莱指向地。
普陀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道家的踪迹,1900多年前的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为避王莽之乱,来到普陀山采药炼丹。一直到今天后人还在纳闷,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奇缘,使这座海外的无名小岛进入了一代名儒梅福的法眼,从而成为他的仙居之地。传说中的梅福就在此羽化得道的,这座东海中的岛屿,也因此被后来者命名为:梅岑山。普陀山南端的最高峰当属梅岑峰,它隔一山峡与西北的达摩峰相峙而立,梅福在此隐居修炼。这峰名源于西汉人梅福。梅福晚年时又千里迢迢来到这东海之滨的普陀山专事修道炼丹。有了梅福的隐居修仙,这里便留下了梅岑峰的名字。走尽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便到了梅岑峰顶。极目远眺,苍茫海天不见边际,帆影点点,碧波涟涟,又白云片片层层,海鸟在海天间时隐时现。俯视脚下,峰间岗峦起伏,苍松翠柏、疏梅密竹依山势层层叠叠。暮秋时节,这里依然是葱茏苍翠,绿意袭人。
直感觉林幽山静,海阔天空,这浩浩渺渺之中有仙子在起舞弄影。难怪古人能抛开尘世功名寻迹而来,这里不愧是人间仙境,而当年的梅福也不虚其人生一场。梅岑峰下有梅福当年留于此的仙迹梅福庵。顺着磐陀石边的山道往前走,前面便是梅福庵了。梅福庵又名梅岑禅院,原为道观,后佛教来山,这庵内便住上了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据说文革时,普陀山的和尚年少的都被迁返下山,年长的留下,并把他们和所有的尼姑都集中到了这里。如今,在这个庵内的和尚就仅剩一个88岁的老僧了。梅福庵的原迹是在炼丹洞,位于庵内大雄宝殿后侧,又名灵佑洞,传为当年梅福炼丹所凿。洞广约4米,幽如室。顶壁泥石嶙峋,或似龙虎,或如狮象,巧妙如塑,栩栩如生。洞内供奉梅福塑像,有泉水自“仙堂”葫芦口流溢而出,清冽甘甜。洞外有炼丹井,井水清澈见底,井壁有泉水流入,其声清脆,宛如珠落玉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