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党:阿佤人民新歌高唱千年越(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1956年,西盟各族各界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西盟直接过渡进入社会主义的决议》,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西盟佤族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的千年跨越。
感党恩 当家做主人
1952年,解放军正式进驻西盟,西盟佤族把这些解放军叫作“解放”。“解放”们在西盟佤山耐心细致、艰苦卓绝地工作,把党的民族政策,把党中央、云南省委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了点点滴滴之中,与佤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群众薅秧、舂米、砍柴、修房子、挑水、发放口粮、调运籽种,教给群众农业生产技术,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通过这些真情付出和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的模范行动,“解放”赢得了佤族群众的爱戴,建立起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就像当时的一首小诗所描绘的那样:“凤凰进山百鸟迎,阿佤喜欢解放军,解放帮阿佤搞生产,阿佤解放是一家。一根藤条开小花,一根藤条结两个瓜,藤连藤,瓜连瓜,阿佤解放是一家。”
1956年,岳宋头人岩三准备把蓄养的家奴岩特卖给外寨用于砍头祭祀。西盟工委的同志闻讯赶来,耐心做岩三工作,后经反复协商,最终用银元和盐巴把岩特赎买下来,将其安排到了县农场工作。岩特成了西盟第一代民族工人的一员。岩特特意从此改姓“毛”,以世代铭刻毛主席、共产党的救命之恩。
对待家人般对待少数民族,犹如春雨润物,让佤族人民情感上靠近共产党、理智上接纳共产党,共产党在西盟佤山的群众基础开始建立并日渐增强。1957年,西盟首次吸收发展了6名少数民族农民党员,包括3名佤族农民党员和3名拉祜族农民党员。
西盟解放之后,各级人民政府在帮助佤族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从内地运来大量粮食、食盐、衣物、锄头等生产生活资料,发放给西盟各族人民,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西盟佤族第一次看到的汽车,就是人民政府运救济物资的军车。
为了贯彻实施好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大力培养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1953年到1954年期间,就派出168名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同时组织426人参加民族训练班,他们当中有 7人被送到云南民族学院深造,有32人被吸收参加了工作。源源不断培养出来的佤族干部,成为西盟佤族实现好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履行好地方人民政府公共职能的骨干力量。
跟党走 旧貌换新颜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西盟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系,人民民主不断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睦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建立和巩固,曾经的“闻佤色变”,变成了各族人民一起“唱新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佤山新家园,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数十年间日新月异的持续发展,不断实现着“民族团结誓词碑”中众人的寄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由幸福的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