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丨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德国课室风云(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柏林电影节丨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德国课室风云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们》海报而这部新作,又何尝不是老师巴赫曼和他诸位学生们栩栩如生的“人物画”:黑森州 (Hessen)下名为施塔特阿伦多夫(Stadtallendorf)的工业小城,一个普通的中学班级,不到二十名12至14岁却来自九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有几个甚至并不怎么会说德语;一个也许像武术爱好者、也许像铸造工人但就是不像老师的巴赫曼,曾经的辍学者、歌手和雕塑家。没有什么高谈阔论或者成功学之说,只有谆谆善诱和循循善诱,和日常,可以含括所有供人、供有心观看者“高谈阔论”且充斥欧洲各国报端的诸“议题”之“日常”:移民和难民危机、种族和社会融合、宗教和伊斯兰极端化,又或者身份认同和阶级认知。在这个人口刚过两万人的小城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并不拥有德国国籍,百分之七十的居民拥有移民背景,吊诡或者不吊诡的是,它曾经甚至也是纳粹时期欧洲最大的军火生产地。
无须为巴赫曼先生歌颂,他只是一个成功与学生建立个人情感联系的优秀却并不出众且不该是个例的普通老师,或者说一个好的“培育者”;但在这个错序和混乱的时代中,他却又显得颇为珍贵,甚至有一些伟大:他帮助学生们越过社会的、文化的和语言的障碍。过度平庸化和日常化的“教育”一词,也重新让人油然心生敬意。将巴赫曼和他的班级学生作为“缩影”和“示例”自然是纪录片最聪明甚至过分聪明的选择,但电影确实也摆脱了不同类型但同样题材电影的一些窠臼,它甚至让人觉得《墙壁之间》(Entre les murs,2008)都颇有些过分算计。这似乎证明了,恰当捕捉到的“真实”,立刻就能比平庸甚至颇为优异的“虚构”更加有力。优秀的“选角”和恰当的处理,也使得电影超越了对德国教育体制“展现”这一框架。
这些来自土耳其、俄罗斯、保加利亚或者德国的学生自然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和“明星”,他们的家庭极为普通甚至颇为拮据,他们继续受高等教育的可能、社会发展程度也许都是有限的,但称职的“培育者”却成功地使他们成为一群“梦想者”,也是因此,巴赫曼老师才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主角,尤其当我们知道他的志向远不是成为一名老师,甚至也是迫于“生计”他才成为一名“培育者”的时候。电影极令人动容的一刻亦是巴赫曼向学生们解释自己“家姓”的来源:祖母一家作为第一代移民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波兰/普鲁士人,是在更名登记处被纳粹户籍官随口一“扔”变成了巴赫曼。最鲜活生动的一堂移民历史、民族融合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