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对“定见”的超越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的新作《信誓》入围2021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主竞赛单元。比利·奥古斯特,1948年11月9日出生于哥本哈根,毕业于丹麦国家电影学校,1978年执导了个人电影处女作《在我的生活中》,执导的电影《征服者佩尔》(1987年)和《善意的背叛》(1992年)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其后他导演的现实主义作品一直受到各类电影节的青睐,如《冰雪迷案》(1997年)、《再见巴法纳》(2007年)与《幸运儿彼尔》(2019年)等;而《信誓》与奥古斯特之前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不同,是一部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影片。

《信誓》:对“定见”的超越


《信誓》海报

《信誓》:对“定见”的超越


《信誓》剧照
走出“被驯化”的温柔乡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说,诗人“以创造力的名义发言,能够推翻一切秩序与表征,在以永恒回归为特征的永恒变革的状态中肯定差异”。比利·奥古斯特的电影《信誓》就如是刻画了丹麦诗人索尔基尔德。
通过与丹麦国宝级女作家男爵夫人坦恩的对比,电影将诗人抽象的认知升华,使之视觉化与空间化:富有才华的诗人开始由于对自由、创作与人作为“超人”主体性的认知不足,处于谨小慎微、恐惧与犹疑中,在男爵夫人的指导下快速完成了自我主体性的建构,也完成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认知上的突转与升华,从自身经验出发,肯定事物的“差异/生成”,从超验与经验的双重角度,完成了对思想与生命的开放认知。索尔基尔德的处女作诗集出版时虽然广受欢迎,但这并不能给他带来经济和生活上的改善,他还是要靠图书管理员妻子格蕾特的薪水来养家,这个时候他不自信,希望“活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渴望外力的帮助或更有权威的人的指导,希望在现有秩序内获得肯定或者所谓的成功。这是诗人在接触男爵夫人开始时候的状况,男爵夫人指出他缺乏对“人类的伟大”的认知,不关心“自己的内心”,“试图去奉承别人,希望被人接纳”成为一样的“被驯化的家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